《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900字
这是一本很难靠打分来评价的书,就像它扑朔迷离的文体,一个男记者“我”和一个怀孕的“娜娜”一同在路上小说,夹杂着二人的间断性回忆插叙;表达着对“这个世界”横眉冷对的怨念,温和地、戏谑地,黑色幽默式的调侃,如杂文,随笔;对于茵茵与孟孟的畅想,丁丁哥哥的浪漫英雄形象的描写,儿时《圣斗士战士》的堂吉诃德似的坚持与无奈,无不透露出浪漫散文的意味。
这部作品韩寒断断续续写了一年,读起来却是完整的顺畅的,但是少了年少时的犀利与锋芒、纯粹与嚣张,多了一种岁月的颓唐。第一次了解韩寒是高中参加电视台节目,那时他高三,坐在家里床上、头上围着一条洛奇般的发带,显得乖戾而叛逆,他的《三重门》已经成为一种现象。那时的我不爱读书,虽然成绩很好,韩寒的东西是读不下去的。而今,发现这本几年前一度期待却又被搁置的作品,都是读完了,却不禁感慨自己完整错过了读韩寒的年纪。从当年“字迹潦草的大夫”到该书过度销售的嫖娼医生,他一直要和这个世界谈谈,仿佛从未和解。这一点看来,他依旧是那个我高中时代遇见的叛逆少年。然而,一度被认为公知领袖的他,并没有踏上崔老师那条不归路,而是清楚地意识到“今天你们被断网,明天就会骂我”。而书中那个最尊重女性的“我”,也终究逃离不了将女人看作人世间一道风景的世俗男性视角,女人于他,就像车子,有崭新的、有二手的、有高级的、有低劣的,无论再怎么美好,也不会“把一个女人作为追求”,从彼此的全世界经过,或许是最美好的选择。然而,赛车手韩寒在生活中依旧没有挣脱世俗,那些想要与世界谈的内容,如今看来,已经软弱无力,如同文人小声呢喃的,于是,我就这样错过了读韩寒的年纪,怀念青春年少时的“萌芽”。
这本书,也可以理解是一本微缩版《在路上》,当然叙事并不宏大,从书中的描写感受到的是一种从北京到上海的迁移,前半部分是北京的干燥的颓废,后半部是江南的温润的迷蒙,整体调子只有在回忆“我”的童年时光时可以看到些许明朗,但却始终伴随着一种黑色幽默式的自嘲。从写作本身来看,韩寒驾驭得轻巧,但是从思想深度和视野高度来说,只可算作一篇小品文。至于是否做了删减或修改,便不得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