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_1200字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1200字

这是一本《曾国藩日记》的读书笔记,作者通过曾国藩的一些日记的摘抄,后面写了很多看法。而我在加入书架的时候,发现作者只有曾国藩一人,可能是微信读书只容一位作者,就属上了曾国藩的名字。说实话,这么干有标题党之嫌,因为不少人都是冲着曾国藩来的,而内容却是对曾国藩的一家之言。难怪后面有好多评论对书的评价并不高。我根据书封面搜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叫雾满拦江,写了很多关于历史的解读书籍,对他的评价争议也很大,最大的罪证就是不求甚解得解读历史,误人子弟。
但是,我却把这本书读完了。
作者是一个腹黑笔杆子,这种解读历史的写法,比较吸引人,其中有几点,还是引起了我的共鸣。
1、热力学定律的普遍性
如果说曾国藩发现了热力学定律,那是胡扯,作者选择的那段日记也有写牵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热力学定律中的智慧,曾国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掌握了。能量是守恒的,命运也是守恒的。
记得我在小时候,就隐隐约约的就觉得好像运气是守恒的。哪天倒了霉,很快就会遇到一个高兴的事。所以每到临近重大事件的时候,比如考试,经常会有意识地控制一下娱乐活动,多承受一点不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攒一下人品,用来“换取”大事的好运气。
当然,现在也觉得没什么道理,即使命运守恒,也不会在这么小的粒度上体现。佛家说“因缘和合”,报应往往要用一生一世的时间跨度去拟合。但这种因果相报的思想也有其积极意义。那就是在为善作恶的抉择中有所忌讳,得意时不会忘形,失意时仍存希望。
2、以人为本的历史观
上学的时候学历史,感觉非常枯燥,因为那些背诵的知识点就像英文单词一样,是那么回事但是无法理解。某年,某些人,做了某些事,产生了哪些影响。尽管老师把其中的原委也讲了一些,但是,脑子里的印象就像三岁孩子画的画一样,隐约有个形象,但看不到皮肉。其间的是非曲直,历史人物的抉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读到一本吴思老师的那本《隐秘的秩序》《血筹定律》,还有《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等等历史题材的书后,才感觉到了历史的魅力。因为历史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生命写就的。他在那个背景下,有哪些选择?他为什么选择了成就历史的那一个选项?换做我会怎么选?我俩的选择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哪些成长经历造就了他的价值观?
就这样,如果以人的角度再去重新看历史,那就变得很有意思了。有的时候,你会读出一种宿命感。那就是明明在那个时候,大家都做了自己立场下对的事情,结果却错的一塌糊涂。有的时候即使不是张三站出来做这件事,那一定也会有李四站出来做。因为那件事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
曾国藩,一个把技能点都点在读书上的人。就在这支看起来与他毫无关系的历史洪流中,被打造成为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物,最终也影响了历史的流向。作者以曾国藩本人的角度去解读人和事,也许有偏颇之处,但读起来也怪有意思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401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