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精典教育)》读后感1100字
终于啃下世界三大教育名著之一的《爱弥儿》。前天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后者。一直以为是中国的教育家写出来的童话故事,没想到是日本的教育名著。后者是由真实故事改编,前者则是卢梭假想的教育对象。
第一次接触《爱弥儿》,是在教育学的教科书上,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卢梭的生平和此书的写作背景。作为一个愤青,最不能忍的是他抛弃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假想一个教育对象。最后居然还成了世界三大教育名著之一。
本书的教育理念有好有坏,中心观点是自然教育。遵守自然法则,顺其自然地让孩子成长,父母要做的是隔绝坏的影响。
卢梭主张在乡下养育孩子,一定年龄之前不让孩子识字读书。此处表示不认同,孩童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如果引导恰当,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还有女子教育,由于时代局限性,卢梭也未能免俗,此处不一一列举。
关于婚恋的观点有很多是现在仍然可以学习的。
抛开对作者抛弃小孩的意见,此书还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的,很适合父母,各个年龄的父母读一读。毕竟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是有一定的干货的。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很有爱的书,讲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不能适应常规幼儿园的纪律生活。幼儿园开除了她,所幸小豆豆有一位温柔而有主见的妈妈,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责备小豆豆,而是很耐心地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巴学园是一个很理想,很美好的存在,能够接收容纳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并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主动进行学习。相比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我认同巴学园的教育模式。巴学园的校长很像《放牛班的春天》的那位老师,能够真正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记忆最深的是巴学园的校长专门为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小孩举办一场比赛,比赛规则也很新奇,可以让家长一直参与到比赛中去。相对而言,巴学园的教育模式中的一些细节更适合在现代社会中进行实践。
也许所谓好的书就在于,你读过很久以后,哪怕过了十几年,你也能回忆出书中的细节,哪怕忘了主角的名字,也会记得当时的情绪,感动,震撼,或者悲伤。
想起一部电影,似乎不久前看过一些片段,一个小女孩与一个坐轮椅的不能动弹甚至不能说话的小男孩产生了友谊,小女孩不像班里的其他孩子远远地避开小男孩,她会主动与小男孩聊天,带着他做游戏,绑他在身上带他活动手脚。在小男孩身上唯一能看到的动静就是微笑,能看出来眼睛也在笑。不久,他的眼睛的光芒熄灭了,小女孩长大之后变成了那所学校的老师。不记得是什么名字了,也不记得有没有看完。
个人拙见,仅以记录。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