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高评好剧《大明王朝1566》同名小说,台湾朝野必读,新加坡内阁政治参考书。此书为《雍正王朝》编剧、《北平无战事》作者刘和平成名之作。全书以扳倒大老虎严嵩为线索,讲述大明王朝一场盘根错节、惊心动魄的反腐大戏。揭开中国历史上最另类的皇帝嘉靖数十年不上朝的执政之谜;揭示中国历史上清官海瑞以“智忠”代“愚忠”的为官之道;揭露清修明史列为奸臣之最首辅严嵩权极而衰的真相;揭破明朝特殊的政治机构宦官集团最深层的秘密。时隔十年,该剧于2017年2月13日在优酷上线重播。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 第(1)篇用了将近52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触动颇深。昨天还特意去爬了蟒山,在天池的那个位置换个角度瞻仰了十三陵。巍巍燕山,重峦叠翠,山水怀抱中坐落着大明王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我站在蟒山上远远观望,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到成祖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再到末代崇祯皇帝遗憾亡国,276年大明王朝的历史仿佛历历在目,期间涌现出了无数的名臣将帅,文化大家,都凝聚在了中华浩瀚的历史海洋中。
回到本书,关于明史,本人可以说是明史迷,当然更是历史迷。记得之前在读明史的时候,就认为胡宗宪是个英雄人物!虽然身为严嵩所举荐,但在大是大非上上为国,下为民,虽然深知严党贪得无厌,聚党营私,朝廷清流皆欲除之而还一个开明的朝局,但胡宗宪并没有在别人的劝解下落井下石,只因严嵩对他的知遇之恩,因此只能夹在所谓的忠奸之中与当时的朝廷各级官员各种周旋,只为能够做一点为国为民的事。如果没有他在上面撑着,哪有什么戚继光,俞大猷的抗倭传奇!借用嘉靖语:“国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胡宗宪是个能担当大任的人,因为他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大格局大眼界以及大智慧和大气度!顶着黑暗,怀揣一颗赤心前行!但无奈最终却在政治漩涡中落得所谓的大罪,以至于狱中自杀的结局……还有他的军师徐渭,在胡宗宪倒台之后,辗转数地,不过在后来做了李如松的师父,也算是继续为大明朝奉献了一分余光余热…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大忠大奸,有待时间去证明,而当事人大多都含冤而去,正所谓历史的细节不容直视!
沈一石,芸娘,高翰文都属于小说演义人物,却也有血有肉,演绎了一曲别样的《广陵散》。沈一石当属一代奇才,往往寥寥数语,便可化解时人难解之困局,也可造得扭转时事之好局,尤其在运粮船运至淳安,改灯笼,变买田粮船为赈灾粮船,足以见其智谋韬略手段之高超,只是可惜掉入政治漩涡的死局,无力回天,落得自焚于琴房的结局。芸娘,起先为朝廷命官之女,后来辗转妓坊,侍奉杨金水,再到和高翰文发生的种种因果、成婚,为国经营棉纺,人生不可谓不跌宕;高翰文则是国策一言,从翰林院到杭州知府新官上任,被人陷害,再到请罪回京,后来与芸娘成婚,经营棉纺,活跃于各大人物之间,才情非凡,人生倒也不同寻常。三人皆因《广陵散》而起,“王非王,侯非侯!千乘万骑归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虽然故事虚构,却也精彩绝伦。
杨金水,吕芳的干儿子,最初并无好感。毁堤淹田,坏事没少做,真正对他改变看法是在他要认芸娘为干女儿,并答应沈一石对芸娘的嘱托,花费心血撮合了芸娘和高翰文这一对鸳鸯的时候,感觉他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为了保护吕芳和制造局的人以及皇上的颜面,不得不装疯,在杭州及回京路上装疯的尺度之大,到了宫内的值房,面对陈洪所派太医的艾草炙,银针扎穴位,还有面见嘉靖的召对,却仍能一装到底,用心之深不得不佩服。到最后吕芳安全着陆,带着他在赴南京守孝陵的路上,当他在吕芳的怀里嚎啕大哭袒露心声之时,说来也有点心酸,只能叹一句政治斗争的惨无人性。
海瑞,天下闻名的谏臣,更多的是一个没有大格局的直臣。清正本没有错,然而像海瑞这种就是典型的清正过头。尤其在浙江的任上只懂得小意义上的清正,却无法看到站在国家的大局面上的谋略,不懂得谋国要以大局为重,彻头彻尾就是一个破坏大局的搅棍,一个官场的愣头青,如果不是裕王举荐他,有裕王在身后撑腰,可能几十条命也不够他用。当时东南倭寇战乱,北疆鞑靼扰乱,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在此时不懂得识大局,还要将那些烂案子一查到底,一旦兴起大狱,多少人都会受到牵连,虽然严嵩,严世番等人罪大恶极,贪得无厌,但这时还得他们在前面顶着,他们在朝局中也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解决他们也不是那个时候,像海大人那样,慷慨激昂,一顿口头上的以天下大弊为革新点,简直就是在国家层面上的道德绑架!丝毫不懂的国家大局层面上的时局谋略!当年还专门看过明史中海瑞的传记,海大人一向以清高自比,将当朝其他官员全都视为懦弱胆小,贪生怕死之人,只想说,像海瑞这样的小眼界者,他所谓的小眼界下的清正在某些形势下不敢认同!通过他这种搞法,也想到了后来明朝末年崇祯的搞法,同样的境遇,同样的下猛料的搞法,嘉靖朝延续了下来,崇祯朝却断送了大明的江山,最大的不同无非是嘉靖时期明朝的元气还在,还有一大帮诸如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等牛人在撑着,倘若不是这些人的经略运筹,照海大人这种不懂大时局的所谓的蛮横的清正搞法,可能嘉靖朝时期大明在内忧外患中就亡了国。不过,对海瑞最后以死直谏嘉靖,言天下之大弊,敢为天下人之不敢为,也是值得佩服的!后来海瑞也在隆万大改革中起到了大作用,在张居正推行鞭法,考成法中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张居正,栋梁之才,论其智谋、韬略、政治智慧、才华、格局,不仅仅在当时,在明朝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顶一的!一条鞭法,一条考成法,使的明朝再一次出现了繁荣中兴的景象!今年元旦,正好在湖北出差,还特意去荆州参观了张居正故居,回味下那段历史。可以说,张居正的存在,让明朝在嘉靖之后的烂摊子下又得以延续了近百年。在书中,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处是在短短时间里做出的请海瑞出山的调令,读的人热血沸腾,其才华令人叹为观止,另一处是与徐阶在内阁值房被锦衣卫监听下,面似谈军政大事,实则通过纸质的书写来请示东南局面的形势,一心二用,妙语连珠,当事人知东南局势,旁人却只以为是军报战略议案,其政务能力值得佩服!不过张居正也有缺陷的地方,尤其是在逐高拱出阁、官至内阁首辅,明神宗朱翊钧年幼的时候,与冯保串通一气,生活奢靡,出乘三十二人抬得大轿,另外大权独揽,惹得万历皇帝的嫉恨,虽然作为万历的授业恩师,死后却被抄家,长子张敬修被逼的自杀,其他亲属充军的充军,流放的流放,朝中因为万历的压力而无人敢言,结局也算悲惨。
嘉靖皇帝,御极四十五年,斗遍群臣,自以为一人治万人国,却屡屡被严嵩,徐阶等人利用,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壬寅宫变,迁居西苑,长达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却始终将朝政把握在自己手中,一是其智慧了得,另外也是特务机构在明朝兴盛的体现。这也为后面的几个皇帝开了个坏头,万历几十年不上朝,国势日渐衰微,天启皇帝虽然只统治了短短几年,却醉心于木工,无心理于朝事,导致魏忠贤专政,东北满洲崛起,国事糜烂,虽然之后崇祯励治十几年,却无力回天,直接导致了大明的灭亡。不过本书中,有一段嘉靖的话确实可以作为历史名言,“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要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其实,这段名言也是我在某些方面不认同海瑞的原因。所谓大道之治,唯才是举,各有所用,并无所谓的忠奸清浊善恶之分,历史评说有忠奸,实际用人无忠奸。治国,理人,重在制衡。
大明王朝1566,是自己看明正史,明朝那些事儿几遍之后再一次读到的值得推荐的一本关于明史题材的历史小说,书中很多的奏对,人物在做事上的取舍、韬略都很值得学习,就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就是要后人来评说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多少人都淹没在了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但英雄的事迹却不会,只会在后人的眼中历久弥新,给人以无尽的启迪和激励!很感谢刘和平老先生精彩绝伦的作品!
最后来一首杨慎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就是历史最好的归宿。
2017.09.04 记于北京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