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15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500字

1、什么是群体。具有共同意识活动的人们,构成群体。所谓群体,是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相同的意识活动。当他们的意识活动不一样时,就不再是群体。群体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群体是指人们主动、自愿加入的群体,如政党、团体等。被动型群体是他们未必认识到自己已经成为群体的一员。

2、群体构成的根源与逻辑。群体之因此会构成,是正因他们具有了共同的意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有相同的意识呢?其根源在于人生存的欲望与本能。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繁衍是人的第二本能。其它一切行为及行为产生的意识,都根植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为了生存,活不下去的一群人会成为一个群体,这是起义者和革命者之因此聚成团的原因。为了生存下去,人们需要占有资源,为了占有资源而构成了形形的利益团体,在这些团体中,人们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有一种群体看似不为生存,人的本能是维护自我个体的生存和繁衍,但也有维护种族生存繁衍的潜意识。这样的潜意识与后天教育结合,人们会构成一种自己认可的意识,即便这种意识是牺牲自己的生命。

3、群体的特征。群体之因此成为群体,是正因群体中的个体意识被抑制了,以至于群体意识代替了个体意识。因此,在群体中,意识变得简单、单纯,因此,群体的表现有时候看似很荒谬,实则有其本源。群体特征之一是行动的统一性。由于意识单纯,群体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做出冲动的行为来。群体特征之二是思维的低智能性。由于群体意识相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偏离群体意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被排除的。也正正因如此,群体中的思维逻辑往往是简单的,缺乏发散性和开放性,这就注定其智能水平比较低。

4、群体中的领袖。群体中的领袖诞生,有很大的偶然性。由于群体意识的单纯,要获得群体的认同,则务必有与大众相似而又不一样的行为。这就注定那些高智商、超水平的人往往不会成为群体的领袖。相反,群体中的领袖更多时候是平庸的,是与大众相似的。他看起来的与众不一样,往往是成为领袖之后刻意包装的。在群体中,认同领袖,往往不需要更高智能,而更需要偶然的机会。因此,群体中的领袖,并非多么了不起的人物,而更多的是平庸者。

5、如何激发群体的行动力。群体既然意识行为单纯,那么,激发群体行动力,就要使用简捷的语言,并且要用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反复宣讲。也就是勒庞所提出的:断言、重复。在此基础上,群体会自然地互相传染。断言,就是不给你第二条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杜绝了思维的多样性,才容易激发群体的行动力。战场上,首领一声吼“跟我上”,胜过千言万语。其他随从者当然就不会耐下性子仔细想一想这句话对不对,就应不就应遵从,而会一跃而上。重复,就是把断言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说。最简捷有效的方式。

6、群体中的个人如何超越群体低智能。我们学习群体理论,目的在于明白群体特征,从而掌握群体动向,自己则能顺利地超越群体。但群体中的个体,要想超越群体,是很难的。首先,个体既然成为群体的一员,就意味着个体有着与群体共同的意识,要想超越,就要先否定自己原来的意识。而人性中的以我为主,又注定了人不会轻易否定自己,因此,群体中的个体要超越群体的低智能,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因此,个体要想超越群体低智能,首先就务必认识自己,然后否定自己,将自己从群体的圈子里。然后再来研究群体的特征,并由此思考超越之法。但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正因群体中没有人会支持,你还务必假装与他们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考验面前,人们往往会放下自己脱离群体的发奋。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441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