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第一卷)》读后感1600字
57《鲁迅全集卷一》,鲁迅/著。
以下个人陋见,若有偏颇,祈以斧正;另有高见,诚请交流。
其一,对于先生的作品,我向往已久,奈何时间精力有限,且先前读书又无规矩,随意随心阅读,因而耽搁至今。到也不觉得太遗憾,好的书正如良人,如阅历贫瘠心境浮躁,情理青涩欠通达,恐将会辜负其精妙,岂不更遗憾?
当然至今读来,思绪百转千回,其精妙也只能领悟二三。本着不求甚解之心态,仍勉力读之,一者为先生伟岸人品所吸引,其作品自然要拜读,二来,知难而上,总比一直原地踏步,徘徊在能懂的书籍间更能磨砺精进自己罢,即便,资质愚钝如我,亦是心存侥幸——或许,读的多就懂了呢?
其二,此书,由《坟》《野草》《呐喊》三部分组成。
《坟》中几篇杂文,由文言文著就,且是写《人之历史————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力诗说》四篇涉及领域,我实在生涩,且又是用文言文著就,文言文功底也是浅陋,我勉力读之,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读懂头疼眼涩,只得含恨作罢,跳过不读。
其三,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篇写到——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颇有感触。
我也曾是“娜拉”,我也曾出走,然而,走了之后,重获自由之后我却迷失了方向,迫于对幼儿的感情,迫于拮据的经济,我回去了。是的,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归根到底,我是个失败的“娜拉”。也正是那次失败的出走,消磨殆尽了我梦醒的勇气,而今,我是连梦都不愿做不敢做了。
其四,其中《孔乙己》《狂人日记》《社戏》《阿Q正传》四篇是儿时学习过的,读来感悟理解出来的,并没有超出当时老师作为知识点灌输给我的范围,无非是批判当时社会黑暗之云,没有领悟出新义,真不知道是我思维懒惰,还是资质太过平庸。又或者,先入为主,当时的填鸭式教育的贻害?拘束了我的思维?或者,兼有之。
只是关于“阿Q精神”,我儿时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领悟出来的只是迂腐,软弱无能,自欺欺人,因而,对其持以嘲弄和鄙视的态度。今天读来,我却倍感惶惑,总觉得“阿Q精神”未尝不好,然,对其好又说不清道不明,便浏览网页,查询结果,大吃一惊,又甚合心意,现摘录如下:
“阿Q精神”并非坏事,它内含科学性。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疏导而做出失去理智,譬如打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或者自杀之类的偏激行为。如今,“阿Q精神”已经走出了中国国界,成了“国际通行”的医治心理疾病的辅助手段,在治疗人类心理失衡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五:最击中心扉的要属《影的告别》中写到的——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世事洪荒,人情淡薄,多数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出在此种左右为难,进退失据的局面。
随着涉世渐深,渐渐明白,人生到底不是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或者说,我们早就过了非黑即白的年龄,或者说非黑即白的勇气早已磨损殆尽。现在,至少于我来说,很多时候是困囿于灰色地带,即先生说的明暗之间。虽然,圆滑得不够自然,虽然,心有不甘……
总之,先生作品的精妙,识字断文者皆耳熟能详,我便不赘言。推荐此书,于我而言可重温儿时经典,可学习借鉴先生半文言半白话的简练文风,可一定程度上了解当时社会人文风气。
经典摘录: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话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说话。
临下骄者事上必谄,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凡这一种寇盗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