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彷徨之刃读后感4500字

彷徨之刃

作者: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最具争议的小说,日文版销量已超过150万册。本书先后于2009年、2014年被日本、韩国改编为同名电影。这不是事不关己的事,某一天你或许就会成为书中的主人公。那时,你手中的刀刃会指向何方?——东野圭吾长峰的女儿在看完烟火大会后彻夜未归,几天后尸体在荒川下游被人发现。正当长峰和警方都没有任何头绪时,他接到一个密报者的电话,知道了凶手的姓名和住址。长峰潜入凶手家,看到了女儿遭受凌虐致死的录像,愤怒痛恨到几近崩溃。一直以来的守法公民决定执行“法外正义”,他乔装打扮,走上了复仇之路。

彷徨之刃读后感 第(1)篇

感谢莫菲酱送我的《彷徨之刃》。不知道酱小姑娘从哪弄的那么多书币,俨然小富婆一个,为人慷慨,近日又送了我一本《祈祷落幕时》,很是欢喜,一定会好好看的。希望酱小姑娘越来越漂亮,更加慷慨,多送我几本书,哈哈。

关于这本书,并没有像东野叔其他的推理小说一样,有曲折离奇的酣畅推理。一开始,凶手和被害人就已经很明显的摆到了明面,而结局也没有太出乎意料。虽然中途有些悬念,像那个告密者。但只是零星的几点,完全没法和其他小说相比。可以说这不是一本推理小说。

既然不是推理小说,那么是神马。在我感觉,这更像是一篇纯粹的时事报道了。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讨论。虽然其他小说中都有对于当时社会上一些较为激烈的矛盾的描写,但没有一篇会这样的单纯,这样明显。《恶意》中的校园暴力,也应该算是青少年犯罪的一种,但比不了《彷徨之刃》这么严重。《恶意》更侧重的是校园暴力对于日后的生活的影响和人性的改变。而《彷徨之刃》才单纯的就是青少年的犯罪,以及社会对此的不同看法和态度。一个像未发芽的邪恶种子,一个是盛开的罪恶之花。虽然形态不一,但对人性的腐蚀却不相上下。

相传日本的校园暴力极为严重,青少年的自杀率特别的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观国内,很少有青少年轻生自杀的事例。虽然国内的校园暴力也很严重。

记得在我的一篇拙文里写过自己的校园时代。因为体格原因,我一直是那个备受欺凌的人。当然被欺负的不止我一个,但坏孩子却总是那么几个。不论是从家带的好吃的还是少的可怜的零花钱都会被剥夺。还有少不了被指派当苦力。即便如此挨打还是很常见的。我曾认真的想过,究竟是原因,会有这种现象,为什么被欺负的是我,为什么我不是欺负人的那个。

我细想了一下,应该是家庭环境的缘故。每当我做了什么坏事,轻则被父母责骂,重则挨一顿打。所以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丝毫没有逾越道德底线的可能。长此以往,也就养成了不与人争的性格。自然在受到欺负的时候也没想到去反抗。先是没有反抗的想法,最后也就没了勇气。我感觉这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在欺负人的眼中,尤其是孩子的心里,欺负别人会显得自己很厉害,很威风。他很享受这中,自然而然的变本加厉,也养成了习惯。或许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别人会造成什么后果,产生什么影响。

《彷徨之刃》中已经写明了这点。更多的是对于受害人对于青少年犯罪的感受。我对国内的青少年保不太清楚,想必及时没有日本那么夸张,但也是相差无几。对于社会整体来说,青少年属于弱势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需要保护的一批人。每当青少年因为一些家庭或者社会因素,内心受到打击,做出一些伤害社会的事情,青少年保就会出来,酌情减刑,给他们一个重新改过的机会。这才是青少年保真正的目的。

但在《彷徨之刃》中看到的却不单是这样。

“少年法并非为被害人而制定,也不是用来防止犯罪,而是以少年犯罪为前提,为了拯救他们而存在的。从这些法律条文中无法看见被害人的悲伤与不甘,只有无视现状的虚幻道德观而已。”

青少年对于少年法并没有太多的认知,只是知道是自己的保护伞,当自己犯法之后也不会有太过严重的惩罚。所以有些人便肆无忌惮,以践踏法律伤害他人为乐。

“他只知道未成年人就算犯下稍微严重一点的罪,也几乎不需要入狱服刑,姓名也不会公开。”

“他们哭了,但并不是对被害人感到抱歉,而是害怕会被警察逮捕,觉得自己很可怜而已。我侦讯他们之后大吃一惊。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杀人?因为对方不借给他们游戏机。”

这是一个怎么病态的世界。

“‘请判他们死刑。’他忽然这么说,接着坐的笔直,‘这是三年前那件案子的被害人父母说的话。’”

不管杀人的青少年是出于什么原因,当他们犯下罪行之后,对于被害人和这个世界都造成了无可愈合的创伤。我们不能无视这种伤害,以少不更事如此简单的一个词就免去他们的罪责,而去让被害人以一颗仁慈的心去宽恕他们。

敦也和快儿奸污了那么多女孩,还把绘摩奸杀又抛尸,这种行为任谁也不能坦然视之。所以长峰把敦也乱刀劈死,千里追杀快儿也是一个情感正常的人的表现。更何况他们还丝毫没有悔改的可能,法律也不能真正的惩治他们,给予被害人家属哪怕一点的安慰。当我们站到被害人的立场上,长峰的行为就是正义的。

而书里另一个性格鲜明的同时和主角长峰有紧密关系的和佳子也让我思绪翻滚。其实我很希望长峰能复仇成功,把快儿杀了。但显然作者不愿意,于是便有了和佳子的出现。长峰因为追杀快儿住进了和佳子家的旅馆,并帮助她复原了她早已死去孩子的一张破损的照片。却被和佳子意外发现了长峰真实的身份。不过和佳子没有立即报警,而是把他藏了起来。她可能是同情长峰,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帮助而心生好感,反正她不想他被警察抓住,而是希望他直接去自首,以减轻罪责,然后忘记悲惨去世的女儿,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可是最后当长峰准备开枪杀死快儿的时候,依旧是她阻止了长峰。按照以往电视剧的经验,每当重要时刻来临,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总会出来个女人坏事。和佳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杀人自然不好,但和佳子觉得像菅野这种被杀了也无妨。如果菅野在某个地方被某人杀了,和佳子或许会觉得他罪有应得。”

“但她不能让长峰去做这件事。他女儿的一生已被他们毁了,如果连他的人生也被他们破坏,那不是太悲惨了吗?”

“长峰已杀了一个人,想必会处以重刑。和佳子希望到此为止,她想阻止长峰摔得更惨。”

“但另一方面,她仍然希望长峰可以复仇成功。如果能预防他摔得更惨,至少她想让他达成心愿。”

东野叔已经详细的交代了和佳子的内心想法。很容易看出,女人这种动物真的很奇怪。完全一副想当然的模样,自以为是为了他人好,然后就任凭自己去干涉别人的行为。却没想自己也是个矛盾的体。又想长峰心愿达成,又希望他回头是岸。却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切合实际。这也许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区别。总之在我看来,她是很让人心烦的。

而另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是警察织部,是他直接阻止了长峰复仇,让他再没有丝毫复仇的可能。织部杀了长峰。

织部是警察的代表。充分表现了身为一个警察的尴尬。

“他们到底是什么?织部心想,逮捕犯法的人是他们的职责,这样才可以消灭万恶。多么冠冕堂皇的说法!”

“可这样真的能消灭万恶吗?把坏人抓起来然后予以隔离,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在保护坏人。经过一段时间,当社会逐渐淡忘被‘保护’的坏人时,他们又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其中有许多人会再度犯法。他们会不会以为自己不会因犯的罪遭到报复,甚至觉得国家会保护自己呢?”

当法律无法真的惩恶扬善的时候,身为警察的织部也遇到了自己内心的责问。他面临伸张正义和秉公执法的选择。是放任长峰报仇杀了快儿还是阻止他犯下杀人的罪,甚至提前杀了他。可惜的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保护犯下了滔天罪恶的快儿而杀了为自己女儿报仇的长峰。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讽刺。

另一位警察,久冢说出了警察真正的身份。

“‘警察到底是什么呢?’久冢开口了,‘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命东奔西跑。但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

不知道日本的警察看到东野叔的这些话会作何感想。其实这也是事实。现如今的法律不论哪个国家,都是不太完善的,也不全是正确无误的。尤其是当冷酷无情的法律遇到复杂敏感的道德人性的时候。所以久冢做了告密者,希望长峰可以达成心愿,伸张身为警察的他伸张不了的正义。既然自诩保护人民的警察保护不了自己,为什么不能自己来保护自己?

说实话,读这本书虽然没有体会到推理小说的头脑风暴的,但如今细细回想,慢慢品味,才体会到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是这样的深刻。其中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看待以及法律和道义两者博弈的思考都是所有人都该关心和考虑的。

2017年4月12日

7:51 am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460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