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中国人的气质》读后感_1800字

《中国人的气质》读后感1800字

今年二月九日我把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看完后,就一直寻思着要写一篇读后感。当时临近春节,时间都消耗在家务里,所以想法也只是停留在脑海里,一直没有行动。

此时我翻开这一两个月来看完的书,找到了它,决定再次趁想写的想法还热乎着,就赶紧动手把它写出来,省得一拖再拖地忘了。

这本书只有五百页不到一点,我当时花了四个小时看完,记了两百四十一条笔记,这是我看书以来,在看关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的书中留下笔记最多的一本书。

总的来说,这本书阅读起来并不怎么愉快。倒不是说作者文笔不好,而是书中所描述的,在当时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让我感觉非常沉重。

虽然明恩溥的立场与我们的不同,在本书中的讲述肯定有不少的偏见,但是谁没有偏见呢?如何从偏见中去寻找真实,这是读者自己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作者的偏见而忽略了其他的事实。

“每当我刚一提笔记下整个中华民族的若干非常优秀的品质时,非常不幸,我所观察的那些人却总是会同时表现出另外一种言行,推翻我原来的假设”不能期待别人一味地说自己的好话,不如让他人完全按他自己的心意来写,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自己。只有通过多角度的了解,自己才能更看清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比如在“面子”一事上,明恩溥是这样看的:在调停每个村子里都很常见的那些小争执时,“和事佬们”必须仔细斟酌如何顾及每一方的“面子”,就像欧洲的政客们对权力均衡的斟酌一样。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公正,完全不偏不倚的公正虽说在理论上可行,但对于一个东方人来说却不大可能实现,这种调停的目的就在于完全照顾到各方的“面子”。

其实我想,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人,他都需要“面子”,就比如前天我看完《我的动物,我的家人》一书中,作者克莱尔在赛马中超越了英国公主获得冠军,公主就非常生气,两年不同克莱尔说话,就是因为克莱尔按自己的心意赢得了比赛,没有给公主面子。

在此时,明恩溥说面子对自己不重要时,其实也就是在抬高自己,让别人高看他一眼,其实这何尝不是面子中的一种?

在关于“节俭”上,明恩溥是这样看的:节俭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是控制需求,二是杜绝浪费,再就是尽量地花小钱办大事。无论就这三种方式的哪一种而言,中国人都是非常节俭的。

如果抛开所有环境事实来看,这个评价到现在都不为过,很多人都是节俭的,当然钱多得想烧给别人看的那种人除外。但是,他这话放在当时的环境下,却又是另一种滋味:亨利博士[插图]在他的《十字架与龙》一书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三个苦力抬着他走了五个小时,二十三英里,然后,他们又赶回广州去吃不用花钱的早饭。没吃早餐就走了四十六英里路,其中的一半还是负重而行的,只不过是为了省下五美分!

在明恩溥看来,一个人应该吃饱了再去干活,不应该太节俭。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当时一个苦力在他的背后需要养活更多的人。他的其他家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的家人也找不到任何创造收入的方法。所以,他必须节俭,必须为了更多的人省下一个五美分。优越的社会地位让明恩溥没有看清楚社会底层人民为生存的挣扎。

关于勤劳,明恩溥是这样看的:“毫无疑问,世界各地的农民或多或少都是忙碌的,但中国农民的勤劳却可能是很难被超越的。” 不得不说,历史的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证明这句话完全正确,虽然有一些懒汉存在,但与绝大多数人比起来,这些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没有勤劳,那我们的祖国现在不会强大起来;如果没有勤劳,我们不可能摆脱过去苦难的日子让现在还能舒服地发发牢骚。

关于明恩溥,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他,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级学府大家却是非常清楚。明恩溥在中国住了二十多年,他非常了解中国当时的现状。所以当美国人获得庚子赔款时,他就多次游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把这笔赔款用来帮助中国人建立一个学府,资助留学美国的学生们,而这个学府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中国人的气质》这本书很好,他与多年后同是美国人中国通的比尔·波特不一样,他更了解中国人当时的社会现状。虽然他在本书中一直保持着他与身俱来的优越感,但不能就此说明他在文中所有的讲述是对中国人在进行侮辱。

俗话说,良药苦口,就算是现代的中国人,我觉得也有必要去从他人的眼光里来看待现在的中国。好的,不必得意;坏的,不必骂人。只有跳出自己的圈子才能看清自己,也只有这样,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才能更好发进行发展。

2018.3.14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474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