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读后感1200字
谈《生死场》与时代之伤
读《生死场》时,每读过几页,就会气的咬牙切齿,便要合上书,在屋子里到处走,心里愤愤不能平,读读走走,滴滴血泪,不忍卒读。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男人剥削女人,每天的家暴、迁怒。二里半没一句话不是挖苦麻面婆的,成业的婶婶连自己的男人都不敢触一触,怀孕的月英被男人残忍抛下死去,极端的成业连自己的孩子都觉得烦,亲自摔死。同时,地主在剥削着农民,王婆把自己骨肉似的马卖得的钱被地主拿去,赵三卖牛的钱被东家克扣一半,地主还强加了地租,之后,日本侵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开始剥削中国,田野被荒弃,女人被捉去,能跑的都跑了,一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女人不甘心,农民不甘心,中国人不甘心,人们忍受着,沉默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穷极则变,被压迫的农民为了生存爆发了最后的挣扎。李青山直立天光之下带领村人宣誓:“救国的日子就要来到。有血气的人不肯当亡国奴,甘愿做日本刺刀下的屈死鬼。”赵三盟誓,寡妇们和独身汉盟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虽然青山起义的队伍被打散,但足以震颤了众人潜伏在深处的甘为奴隶的懦弱之心。
故事最后,二里半妻儿被杀,他在荒废的土地上无目的地晃着,却遇到祖孙刨地寻麦粒为食,可能就在那一瞬间,二里半的内心忽的一颤,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一切不公、不正、不义涌上心头,反抗的意识闪在脑中。二里半送走陪伴他十余年的老山羊,断了牵挂,跟着李青山朝革命军走去。
因是萧红的第一部中长篇小说,读来确实有些硬伤。情节之间略有跳跃,如金枝被母亲赶着进城,到金枝打算出家之间,似乎缺少了剧情;王婆和平儿也有始无终…这可能囿于篇幅较短,人物较多。很多句式比较新奇,甚至可以说是奇怪,所以读下来也并不轻松。这也正是萧红性情的体现,天真烂漫,充满孩子气。总之,是瑕不掩瑜。
引发我深思的在于众人的麻木和起义的盲目。似乎是随波逐流般的,大家都受压迫而不反抗,就都沉默着;有人呼吁反抗,便一窝蜂的跟着上。殊不知,这种本性已经流传千年,持续至今,住在骨子里,曰:奴性。
统治阶级以严刑峻法,教育为工具,把奴化的价值观植入中国人的思维之中。以忠诚为美德,教人听话,教人明白自己低人一等的宿命。如赵三创办“镰刀会”反对地主加租,却阴差阳错入狱,但被东家从狱中解救,赵三卖牛的钱不但被克扣一半,还加了地租。赵三却非常感动,时常以饭菜送与。
这是多么恐怖和悲哀。在奴性思想的支配下,中国人不再关注自我,失去了自我。认为统治者拥有一切权力,在统治者面前屈服。养成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习惯,把自己受的苦,自己失去的尊严视为理所应当。更恐怖的是,这种邪恶的统治艺术当下仍存。但因种种原因不能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盼望着这大道之行,但我估计永远盼不来。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