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读后感_1100字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读后感1100字

真正重要的问题不是思维逻辑的主体,而是存在一个生活的主体(舍勒)

现象学关注生命,强调体验,坚持认为在现象的背后一无所有,它是反对抽象思辨的,就胡塞尔哲学而言,它恰恰是要把真正的欧洲精神从科学实证主义之中拯救出来,和我再铭记一遍,“世界只是意识的世界”,而意识只是被主体所统摄的意识。在表象和假象盛行世界中,唯有通过现象学还原,将其所谓的“客观对象”悬置起来,我们才能“回到实事本身”,回到那仅仅来自自身而绝不来自经验的先天之物。如今现象学已经从意识哲学转向存在哲学(海德格尔),进而完成语言学转向,人类学转向(舍勒),身体转向(梅洛庞蒂),他者转向(列维纳斯),神学转向(马里翁)等等。现象学的这些成就与现象学对历史传统和现实问题的回应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产生出一连串的方变革和理论性突破,影响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并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丰富了文艺理论研究。

现象学有如此强大的繁殖力,源于它在创始人胡塞尔那里就已确立起来的几条基本原理,意向性、还原、直观与先天。意向性是意识的根本特征,简单说,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它突破了笛卡尔的“我思”的理论模型,笛卡尔的主体是实体独立的,笛卡尔哲学的起点是“我思故我在”,康德哲学的核心是先验主体的“知性为自然立法”,而胡塞尔明确说,先验自我的存在,在知识的秩序中意识是先于所有客观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所有客观认知产生的基础。

欧陆现象学分析和英美语言分析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两种重要理论主脉,但现象学是国内研究发展非常缓慢的,而高秉江教授是把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内容系统讲解,最重要视角在于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这对我的西方哲学史的理解形成巨大挑战,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直到衰落的过程来考察胡塞尔哲学所处的地位,重点分析了胡塞尔与影响他的两位最重要的哲学家即笛卡尔和康德的关系。尤其是对康德哲学的领悟,以及几乎在每个问题上将胡塞尔与康德加以比较,使作者对胡塞尔思想的分析具有相当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

由于现象学是特别强调意识,在胡塞尔影响下,现象学诸多转向更强调的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的,学习一种哲学并不是获取一种专业知识,而是获得一种素质,就在于他是否有能力把这种哲学思想吸收内化为他自己的一种统一的个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摸清这一外来思想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它在特定环境下的精神气质和生命活力。

如邓晓芒直言,哲学不是学来知识,更多是吸收一种思想带来的人格和价值的提升。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489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