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1200字
莫言受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和高密乡原始生命形式的影响,作品风格打上特殊的烙印——魔幻现实主义。但《蛙》不同于他以往的作品,他以不同于常人的视野和笔触,真实反映了高密乡的计划生育史,影射出非人性的强制计划生育手段给国人带来的沉痛的伤害和这段历史引发的思考。
《蛙》采用剧作家蝌蚪的视角写给日本作家衫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的特殊文体形式,并以乡村女医生的姑姑一生为计划生育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代价为线索,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计划生育史。
《蛙》的作品名隐喻多层含义,甚至这些书信的叙述者——“我”,笔名也是蝌蚪。“蛙”是“娃”的谐音,正是对非人性的计划生育手段的强烈控诉,凸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计划生育的反思和人道主义的呼唤。
姑姑的一生,忠心地对待党,坚决落实党的政策,甚至是在盲目崇拜党和毛主席,宣称“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她虽然有着不同寻常百姓的生活阅历,从事医学事业,有着进步思想,但却逃不出时代的局限性。从一开始的受人尊敬的“送子娘娘”变成三句话不离本行的惹人生厌的计划生育领导者和组织者,注定姑姑这一生也是一部苦难史。在文革时期便被当成牛鬼蛇神批斗,甚至被诬陷背上破鞋的骂名,对姑姑这样一个极其自尊重视气节的人何其忍受。即使医术高超,却还是被百姓痛恨和辱骂。成千上万的婴儿被她所扼杀,新生的生命在她眼里是政治的拖累,直到晚年,她对青蛙感到极大的恐惧,这正是姑姑对亡灵的忏悔。
除了对计划生育的反思,更有对以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矛盾的灵魂世界的深刻剖析。姑姑原本极度正直,在文革时期宁愿被拔掉头发也不说谎的人,也一起设下骗局,让蝌蚪同学的女儿为小狮子,甚至为剥夺陈眉腹中胎儿,地证明小狮子才是蝌蚪孩子的亲生母亲。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原本难以接受如此的道德冲击,一直试图阻止这个被资本金剥夺到一无所有,甚至被一场大火毁掉她美丽容颜的女孩子,但最终无法挽回。孩子的降临改变了“我”的想法,和姑姑一样,“我”试图用生命救赎生命,但最终只能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生命政治”的帮凶。
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一旦能满足饥饿感,女人便继续沦为生孩子的机器。缺乏教育与知识,也让这个思想根深蒂固,难以靠一时的宣传得以改变。计划生育宣传也成了群众起哄的笑料,思想的改变非一日之功,但不应当通过戕害生命来控制人口。一如往常,莫言的笔触放在他魂牵梦绕的东北高密乡,加之莫言独特的语言魅力,向我们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计划生育史。
过去不应当只成为一个过去的符号,历史值得反思。一个懂得正视自己的民族,才能理性制定和对待一个制度。同时这部作品引发我们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生命和尊严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一部优秀的作品,经起时间的沉淀,带来思想的升华,引起历史的反思,而这,正是文学的意义。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