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曾国藩传》读后感_24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2400字

曾国藩传:普通人到圣人的逆袭之路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张宏杰老师的《曾国藩传》,在400多页的书籍里了解了曾国藩的一生。

可敬,可叹,可歌颂。

张宏杰的《曾国藩传》一共分为四卷,分别为京官时代、湘军崛起、总督生涯、曾国藩的最后岁月。

其实不管是哪一卷内容,单拎出来一部分,都可以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因为,曾国藩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探讨、借鉴的地方了。

他的高度自律,他的用人之道,他的雄心壮志,他的圣贤之心……

怪不得,一代伟人毛泽东都把他当作自己的精神偶像。

翻开本书,看一个普通人,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逆袭到圣人的?

01:京官时代

在京官时代这一部分,作者张宏杰讲到了曾国藩的科举之路以及他要做圣人的决心。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不属于天资聪颖之列,笨拙的他在科举考试中受了很多挫折。

连续多年考试失利,让他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自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并没有给自己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

为了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努力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只要方向正确,它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就这样,他成了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等。

当然了,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功夫”,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知识。

就像曾国藩所说的“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既然天生钝拙,那么不如就充分发挥钝拙的长处。

所以,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

02:湘军崛起

这一部分的内容很长,大致包括如何一步步创建湘军,如何与太平天国作战,以及完败太平天国后的功成身退,还有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只能说,曾国藩的人生太漫长,太惊奇,太曲折,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值得记录的故事。

在这里,我想从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来讲下曾国藩的人际交往之道。

曾国藩一生朋友无数,且多为深交,都是相当杰出的人物。曾国藩一生功业,多半受朋友相助。

当然,这也跟他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朋友提携报答,诚心诚意对待朋友,有很大的关系。

咸丰九年的左宗棠,因为朝廷命官被捕,曾国藩全力以赴,托关系走后门,帮他化解危机。

待他脱离危机后,向皇上力保他,并在咸丰十一年把浙江军务全盘交给他,左宗棠这才有了被朝廷重用的机会。

可以说,左宗棠的一生事业,都受到了曾国藩很大的提携。

可是左宗棠并没有感激涕零,反而在湘军攻下南京后,向朝廷上报奏折,置曾国藩于不义。

左宗棠做出对曾国藩不利的事情后,两人彻底交恶。

不过失和之后,曾国藩并没有公开说过左宗棠一句坏话,私下里也不怎么跟人谈论他和左宗棠的是非短长,可谓是做到了“向往于江湖”。

而左宗棠每见一人,都要谈他和曾国藩关系的来龙去脉,每次都要“大骂”曾国藩。

面对左宗棠的不断攻击,曾国藩要求自己的亲友及家人不要回击左宗棠,而他更是对左宗棠的攻击不做出任何回应。

甚至,在左宗棠受命镇压西捻军,缺少粮饷时,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他,不但足额而且及时。还把自己最得意的部下交给左宗棠使用。

这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交集,却让左宗棠第一次对曾国藩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敬重和钦佩。

在曾国藩去世后,身在西北前线的左宗棠派人千里迢迢送来一副谁也没有料到的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幅挽联,既是左宗棠与曾国藩多年恩怨的和解,也是曾国藩气度和境界的体现。

03:总督生涯

这一部分的重点,是曾国藩的人才培养计划。

曾国藩认为人才是天下兴衰的关键:“国家之强,以得人之强”。

曾国藩的身边,保持着一二百人的幕僚队伍,所谓幕僚就是助手班子,为曾国藩出谋划策的。

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追随曾国藩,成为曾氏幕僚的一员呢?

除了曾国藩自身的魅力外,更离不开他的人才培养策略。

1.寻才。

曾国藩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贴出告示,“询访英贤”,凡是有一技之长者,定收为己用。

2.观察。

每有来投靠的人才,曾国藩先发给少量薪资以安其心,然后亲自接见,认真面试。

李鸿章到来前,曾国藩就先寄给他三百两以安其家。李鸿章到来后,曾国藩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与他多次会谈,就为了进一步观察了解他。并让他随同曾国荃进军景德镇,就是为了考验他的见识。

3.培养。

他的培养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期举行考试,以批答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文字水平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一种是通过谈话,也就是所谓的面授。他不仅经常找人个别谈话,还利用吃饭时间,向幕僚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读书心得。

而曾国藩对李鸿章这个人才更是尽力雕琢,全方位的改造:

李鸿章爱睡懒觉,曾国藩让他养成了每日早起的习惯;李鸿章平时爱吹牛,在曾国藩面前却从不敢造次;李鸿章遇事容易动摇,曾国藩经常教导他遇到困难要挺得住。

培养人才就是为了服务于朝廷,所以曾国藩尽全力给他们制造发展的机会。他的幕僚大部分在幕府成才,然后成就自己的事业。

英国历史学家包耳格就这样评价过他:

曾国藩是中国最有势力的人,当他死去的时候,所有的总督都曾经做过他的部下,并且是由他提名的。如果他曾经希冀的话,他可能已经成为皇帝。

虽然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曾国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广博胸襟和高深境界。

04:曾国藩的最后岁月

如同走向末路的晚清,曾国藩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直至最后病逝。

但更确切的是,他是活活累死的。

他为了大清,为了这个国家,耗尽了全部的心血。

即使他知道这个国家已危在旦夕,即使他知道清政府的统治已腐败到骨子里,即使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够的。

可是,他还是肩负起了拯救晚清的重任,成为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有人说,曾国藩的一生是失败的,因为他所做的一切是徒劳的。

但这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腐朽政权的失败。

借用作者张宏杰在结尾说的那句话:

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32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