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中场休息(李安新片原著小说)》读后感1800字
1
军士比利•林恩,因在伊拉克某场战斗中一边还击敌人一边紧急抢救战友,碰巧被驻地新闻组拍下全过程,录像在美国国内播出后,他一举成为英雄,并因此与全班幸存的战友们受邀踏上为期两周的归国巡回亮相。他们走过十余个城市,参加各种走秀派对,受到总统及达官显贵们的接见,所到之处掀起各种狂潮,人们对英雄的热烈崇拜,对战争的态度,对生死的谈论,冲击着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年仅19岁的小镇青年。当被邀请至感恩节全美橄榄球比赛的中场休息亮相时,战争的伤痛、战友的死亡、生存的困惑、亲人的情感、爱的迷茫、金钱与贫穷的巨大落差、人性的丑陋和虚伪……这些曾一一在他心底涌动的,时而清晰时而迷茫时而混乱的思绪,终于如一股狂潮,在头脑中喷薄而出。在这个球场,比利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而最终,他决定重返战场。
看《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这本书,源于李安将它改编成了电影。我想在看电影之前先读完书,可惜读得并不快。林恩的想法层出不穷,我逐字逐句地读,慢慢理解,我希望能更深层次地抵达这个少年士兵的内心,理解他的经历和情感,并见证他的成长。
带着参战军人特有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比利在回国的两周内,头痛,宿醉,嗑药,内心充满憎恶和攻击的冲动。他一直在每一个重要场合重要的瞬间,思绪漂移,游荡不定,他的脑子停不下来,止不住地在折腾奇怪的思绪、抱怨甚至谩骂,他内心焦躁、烦郁、沉闷,宛如失控的云霄飞车。
当然,看似零乱的思绪,粗俗的言语,其实并不可耻,从头至尾,他都是一个少年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后的状态写照以及获得的思考。他试图去理解它们,看穿它们,吃透它们。他想跟班长谈,想跟啦啦队员谈,想跟少校谈,想寻求可能获得的指引。他挣扎着做出选择,是回到相对纯净的战场,还是苟且地留下,他很难受。但是他终于慢慢理出头绪,\\他们爱我?\\\\他们根本不在乎我!\\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重点是,你的责任是什么,你必须做什么。
2
经历爱情,是少年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来没有恋爱过的比利,在橄榄球赛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与啦啦队美少女电光石击,火花四射。第一次遭遇如此激烈美好的爱情,他迅速沉醉。他想要留下陪在女孩身边,他说\\宝贝,我真的想带着你逃跑\\。
费森抬起头,只看了一眼,比利就知道不可能。她眼中的困惑,眼睛里掠过一丝担忧,都说明了这一点。他在说什么?比利害怕失去费森,只好继续做他不得不做的英雄。
是的比利,费森爱上你,不仅仅因为你是你,更重要的是,你首先是个英雄。
每个人在别人的眼里都有着固定的角色,我们必须扮演着那个角色,他们才会喜欢你。
有时候,他们爱的并不是真实的你,而只是他们眼中的你。
失去了那个角色,去掉那个光环,或者说,离开那个平台,你就不是你了。
没关系,比利,你跟所有人一样,都要学会面对,学会明白,学会清醒。
然后才能慢慢长大。
3
李安说,我拍这个电影,是因为他讲述了战争中的珍贵的兄弟情,他们让人感动。但是《华尔街日报》讲得似乎更彻底更击中要害:\\它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再也不能这样欺骗自己了……\\是的,形同傀儡的登台亮相,英雄的身份说到底只是政治工具和国家利益,上至达官显贵下到普通百姓,谁会在乎,谁又会真正去关心?战争的意义何在,去伊拉克是侵犯还是救赎……不同于其他战争故事直接面对战争的残酷和大兵们的生命代价等常见问题,本书更直接和深入地探讨了如上问题,它轻而易举地触摸到了人们的灵魂,裸地揭露了整个国家都未曾面对的真相,并因此成就了本书的独特和不同凡响。
4
在姐姐的帮助下,虽然有机会留下来,远离战争,但是经历了挣扎和迷茫之后的比利,仍然选择回到战场。
选择回到伊拉克并不容易,那意味着承担和死亡。正是这样的清晰的决定,标志着比利在历经两周的休息之后的迅速成熟。这场中场休息,其实没有休息,中场休息中,比利经历了他人生中史无前例的如战争一样激烈的\\头脑风暴\\。终于明白了,终于决定了,终于安静了,也许,这才是休息的开端,也是投入下一场真正战争的开始。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的重点也许不在战争,而在于一个少年的成长,他在人生的一个个十字路口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回到战场。
所以,你也许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你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同样会体会到他做决定的那种感受,由混乱到清晰最后到坚定的决心。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