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后感_5500字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与自白》读后感5500字

◆ 自序

>> “微观的运营”也往往会被定义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等几大工作模块。

>> 第二种维度的运营,则是“宏观的运营”。在宏观层面上,我们更多关注的,是N多具体的运营手段,到底该如何被组织和串联起来,以便更好地作用于一款产品,辅助它的成长。

>> 而第三种维度的运营,我认为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运营”。

>> 运营或许不是非要生拉硬拽地把用户们拉过来,而是要搭建和创造一个环境,让用户们可以更愿意来与你发生互动和玩耍。

>> 对一个运营来说,要是认知和思维意识都还没跟上,直接奔着方法和技巧去,那你很快就可能走火入魔。

◆ 0.1 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

>> 最终美团和滴滴这样的产品能够杀出重围,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产品背后的运营。

>> 我眼中所谓“好的运营”,至少有3~5年以上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跟产品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

>> 运营首先需要极强的执行力和大量对于细节的关注。

>> 但运营又一定不止于执行和细节。

>> 运营往往面临的决策和信息极多,要做的事极杂,以至于,作为一个真正可以对产品负责的运营,往往我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从100件事中去除掉98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找出仅有的一两件能成的事来。

◆ 0.2 运营这件事的苦与乐

>> 行业里绝大多数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多都采用的是一种“产品驱动运营”式的组织架构.

>> 我觉得,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 第1章 运营是什么?

>> 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 1.1 极度不标准的“运营”

>> (一)经典意义上的4大运营模块

>> 1.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这样一个分支,其实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围绕着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来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等。

>> 2.用户运营

跟内容运营相似,所谓用户运营这样一个分支,其实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围绕着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起来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用户有关的数据,如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精英用户数、用户停留时间等。

>> .活动运营

至于活动运营,核心就是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活动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

>> 4.产品运营

所谓产品运营,其实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比如活动策划、内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深度、用户访问频次、用户关系对数量、发帖量等。

>> (三)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和公司,运营工作内容的差异

>> 1.工具类产品

工具类产品较为注重效率和体验,通常是产品大于运营的,因而在较长的时间里,运营端最重要的关注点就是用户增长,主要手段可能包括渠道推广、BD和部分活动等,运营跟数据打交道会比较多。

>> .社交/社区类产品

社交/社区类产品注重社交氛围、话题和玩法,是一种需要运营和产品并重的产品形态。

>> 3.内容类产品

这类产品的运营核心就一个:就是要能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包装好,让用户更易于消费(比如取一个好的标题、做一个好的专题等)。

>> 4.电商类产品

>> 5.平台类产品

平台类产品的运营是比较讲究的,因为平台的运营特别注重“节奏”。

>> 6.游戏类产品

目前游戏产品的运营,重点是两大块。

第一块,还是推广,各种对接渠道,各种看转化率,各种盯数据。

第二块,则是收入。比如,对于游戏中有更大付费可能的一群人,游戏公司可能会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围绕着这群人转,通过各种策略和运营手段促进这群人的付费,最俗的手段,比如冒充美女在游戏里求土豪送装备。

◆ 1.2 一个互联网人,到底该如何理解“运营”这个职能?

>> 除了设计驱动的产品功能和体验,用户参与也构成了互联网产品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

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

>> 跟“推广”和“销售”这样单一的工作内容不同,这个复杂的过程确实更具备一种“养”的感觉,即你通过你的一系列行为为一款产品增添了更多的价值,并令其可以面向用户良性运转起来。

>> 首先,任何一项业务,都存在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产品,用户,运营。

其次,任何一个产品,只有在与用户之间发生关系后,才具备价值。

>> 所谓运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 对于英语培训这样的产品,我们的运营就更应该以“成交、转化”为导向,而对于社交、社区类产品,因为产品价值本身就取决于用户使用时长和频次,所以我们的运营就应该高度以“用户维系”为导向。

>>而运营的具体工作划分,或曰各种运营手段的划分,无非两方面,一是拉新、引流、转化,二就是用户维系。前者的具体职能例如第三方渠道推广、病毒营销、活动、新媒体、广告投放、品牌传播之类的,后者则包括客服、用户体系建设、用户激励、用户召回、运营机制设计、活动等。

>> 要带着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运营,同时更要带着微观和落地的心态去做好运营。

◆ 1.4 如何看待“产品”和“运营”之间的关系

>>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 很多产品的长期价值并不是用户一眼就能感知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体验才能感知到的。

>> 运营天天跟用户打交道,是会比产品离用户更近的。

>> 好团队大家互相填坑,而烂团队则是大家互坑。

◆ 第2章 运营之“光”

>> 秉持着一种“先不论我可能会得到什么回报,让我先来基于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你才有可能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 应该可以熟练掌握很多“杠杆点”,以便更好地给用户创造短期价值,借此撬动更多长期价值确立。

◆ 2.1 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只能打杂?

>> 一个人若想要做好运营,我觉得可能需要:

1.一些必备的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如投入产出比意识、流程化&精细化意识、回报后置意识等)。

2.至少一项可以拿得出手、能直接带来产出的运营硬技能(如文案、内容包装&生产、活动策划、用户互动&维系、数据分析&策略制定等)。

>> 重点来关注一下基础素质、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的部分。

>> (一)目标导向意识

>> 因为,这种单纯依靠出卖劳动力和时间来达成的工作,价值感极低,非常容易被替代。且,无论你干半年还是三年,你可能都没什么成长。

>> (二)效率意识

>> 其实初级选手和中高级选手们的一个显著差别,往往就是初级选手只会被动做事情,或者是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纯靠拍脑袋去行动,但中高级选手们,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才会开始投入执行。

◆ 2.2 身为一个运营,我最大的竞争力和“信仰”

>> “回报后置”式的逻辑。它更加强调我们专注于给用户创造价值,并相信,当你创造的价值足够多的时候,用户一定会愿意给予你无条件的认可和回报,且这种回报,有时甚至会超出你的预期。

◆ 2.3 “精益”的运营

>> 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和“先以最小成本搭建起来一个真实应用场景”的思维去工作

◆ 2.4 运营的“做局”与“破局”

>> 要是认知和思维意识都还没跟上,直接奔着方法和技巧去,那你很快就可能走火入魔了。

>> 我们先开启了这样一个系列课预报名通道,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交10元完成预报名,如果1月5日前,预报名人数超过50人,则我们会把这一系列课程正式落地,如不足50人预报名,则课程取消,之前的10元全额返还。

>> 且,我还注明了如果真的这一系列课程开出来,我们预计的开课时间、开课地点、老师分别是怎样的。

◆ 2.5 我做运营的3个底层工作方法

>> (一)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

>> 追热点,借势。

>> 无论对于产品还是运营,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都是“学习能力”。

>> 你可能需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保持对于这种大众热点事件、话题和一些新鲜事物的敏感度。

>> (二)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 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大量置身于真实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

>> (三)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 假如对方对你的观点完全没有任何认知的话,“表达观点”可能是效率最低的方式。

>> 假如你面临着的问题是要说服对方接受一个你的观点,那么你可能更需要先从大量事实和一些细节的刻画出发

◆ 2.6 我眼中的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

>> (一)流程化思维

>> 你是不是放个特别酷或者特别可爱的玩偶,然后所有人活动前可以跟这个玩偶一起拍照以特定句式发到朋友圈,然后活动结束后,看谁获得的点赞留言最多,可以拿走一个大奖品。

>> (二)精细化思维

>> 必须要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无数细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要能够做到对于所有的这些小细节都拥有掌控力。

>> 而能否成功搭建起来生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能够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或者说,脑子里要先有一些生态的概念和模型。

◆ 3.1 如何才能找到“掌控”运营指标的感觉?

>> 一个特别特别靠谱的运营在着手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的时候,会尽力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而一个靠谱程度还没那么高的运营,则有可能正好相反——他会把70%的事情付诸于不确定。

◆ 3.3 关于内容的运营

>> 像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一系列行为所支撑起来的,如果想要把“调性”这种东西落到实处,你最好先从你的内容背后提炼出来一些棱角分明的标签,再用一系列具体、切实的行为动作去支撑起这些标签。

>> (一)如何写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

>> 选题策划→资料收集&整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组织&呈现

>> 写作这事其实跟开车差不多,启动最费油,往后则还好,当你用一个极度清晰的逻辑框架把你的启动提前铺垫好的时候,你会省下很多力气

>> 1.单篇内容的组织&标准建立

在这个层次上,常用的手段,是对于内容的样式、构成等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约束,通过这些约束让你的内容整体风格、阅读体验看起来更一致、更有识别度,质量更有保障,甚至让内容生产的效率更高。

>> 2.相关内容的聚合

>> 就是找到一个中心点,去把N多单篇的内容组织聚合到一起,然后整体打包并推送展现给用户,由此放大整体内容的价值。

>> 3.整体内容的导览和索引

>> 围绕着用户“闲逛”式的行为,我们的内容组织解决方案可能比较适合通过信息流这种可以随意刷新、随机获取信息的方式,或者比较突出热门话题、官方推荐、最新最热等内容的方式。

>> 所谓“内容的流通”,就是当你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内容后,你可能需要考虑以某种方式让你已有的内容可以流动起来,通过流动令之展现在用户面前,从而让用户可以发现和消费它。

>> 一个最“知乎范儿”的答案,应该是由个人经历总结成的经验和理论,长度在3000~4000字之间,最终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半故事+半方,且高度依赖故事或实例来说明阐述一个方或论点的。

◆ 3.4 转化型文案的常见写作方法

>> 所谓转化型的文案,就是这个文案的目的是特定的,它被写出来的唯一意义,就是要引导用户完成某个特定行为,俗称一次转化

>> 你只有先帮助用户建立起来认知,才有机会激发用户的兴趣。

◆ 3.5 为何说“标题党”和“段子手”们都很难成为内容领域的顶尖高手?

>> “新媒体运营”,他们往往管着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满世界各种转载,各种编段子修图追热点,他们往往对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阅读数等负责。

>> 一个内容能不能火,本质上越来越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认可它、传播它,而不是核心渠道是否能够推荐它。

>> 相信内容本身的最大力量在于其通过持续内容输出面向用户构建起来的某种强烈的“信任感”。

>> 所以,如果做内容,尽量不要只做一维的资讯。或者说,即便是做资讯,其背后也应该包含了某种既定的思想与价值主张。

>> 第二,我相信,内容的核心打动力,往往来自于内容生产者不同于他人的、极度细致入微和深度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 第三,我相信,你应该把你的内容当作一种“与读者交朋友”的形式

>> 第四,我相信,你更应该围绕着你发自内心相信的、喜欢的东西来做内容。让你的内容与你的人,尽可能是“合一”的。

>> 假如你也喜欢做内容,想要在内容上能够做出来些超级性感的事情,我能给你的最诚恳的建议,是下面这些:

● 要相信内容的价值和力量,不要只把内容当作一种工具和手段,以“让我做的内容能得到用户认同”为导向,而不要以“让我的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眼球为导向”;

● 把内容当作一种“与用户交朋友”的手段,每次做一篇内容或推荐一篇内容时都想一想,假如你现在是在面对一个你最好的朋友,你是否愿意把这篇内容推荐给他?以及你会怎么推荐?

● 让自己更有节制,让你做的内容更符合你的本心,尽量多做自己喜欢和相信的内容,不要逢迎讨好,也不要一味自High吹牛;

● 把体验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对之持续进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要从细节中去发现一些不同的东西,理解对细节的刻画、呈现和渲染往往才是内容的打动力所在。

◆ 3.6 关于撬动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8个指导原则

>> 方法1:物质激励

>> 方法2:概率性事件

>> 方法3:营造稀缺感

>> 方法4:激发竞争意识

>> 如果你去分析那些曾经刷爆过朋友圈的H5,你会发现它们大都也带有这两个属性。

想要让用户基于自己的社交媒体形成传播,“炫耀+猎奇”,永远是不变真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39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