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_1100字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1100字

阅读这本书间中的感觉很像在读《相约星期二》,有相似的临终陪伴时的灵魂对话。难怪余秋雨在序言中就激动地表示:这本书揭示了人类的一项重大秘密——一个人在生命垂暮时分的最佳选择,是与家人一起重温毕生最喜爱的一本本书。那情景,就像站在峰顶俯视晚霞下一座座自己曾经翻越过的远山,充满着沁凉而又恢宏的诗意。
而我想谈的是另外一种感悟:美国中产阶级的教育。也许书作者生于1962年,对于60、70后的年纪的人来说,因成长期可选择的娱乐项目较少而更容易培养对于阅读的喜爱,但这与家庭背景和父母引导不无关系。而书中的这位伟大的母亲,也不是普通人——在二战后的年代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中担任了多家教育和慈善机构的负责人。有着犹太人血统的这家人,在哈佛大学所在地剑桥生活过多年,家境殷实,结交的朋友中不乏有着显赫身份地位的各界人士。几个孩子都进入优秀的寄宿制高中和知名大学学习,并成就个人的一番事业。这一切得益于母亲从小就陪伴,即使再忙也给他们每天晚上进行睡前阅读,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严格的教导:“每天早晨都要整理床铺,不管是否喜欢;收到礼物立刻写感谢的卡片;即使在一个地方只度过一个晚上也要打开行李;没有提前十分钟赴约,就等于吃到了;愉快地倾听,哪怕你不愿意;每天告诉你的伴侣、孩子、孙子、父母,你爱他们;在书桌上使用衬架;手头上准备很多礼物,这样永远有东西可以送给别人;偶尔庆祝;对人要友善……”这些几乎是作为一个人,所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优良品质,如果孩子在成长的初期就能具备的话,定将受益一生。
本书中所罗列出的,他们阅读的书籍几乎全部都是经典名著或知名作家的作品,其中有许多都是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阅读对人成长的帮助是巨大的,对人物的关心会让读者去深入地体会人性,给自己留下一个思辨的空间。具有独立的思考以及辨识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这就是为何国外学校要求孩子的阅读都是名著名作的整本阅读,而后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而戏剧课的学习在澳洲是一直到大学都会做为基础课程。而回观国内的教育现况则是不言而喻的令人堪忧!孩子们在课本中学习的多是经过反复断章取义的短文,要求他们理解的是明显倾向于某一固定的答案。即便是名著若要做成青少年读物,也是缩减版居多。我们的教育打造的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他们一进入学堂开始,这个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社会现况就是这样,教育现况就是这样,我想能做改变的是每个成人自己、家长自己。单纯送孩子小小年纪就出国留学改变不了什么,不妨从改变自身阅读认知开始,从每一本读物的挑选开始,从孩子的每天陪伴开始,花点心思,下点功夫,假以时日,相信一定会获得不一样的家庭体验和人生收获。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43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