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相互伤害吗?》读后感1800字
情感暴力
本书所说的情感暴力是指拥有迎合型人格障碍的情感暴力,亦即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用爱的语言去束缚、虐待、折磨对方,包括善意的操控、情感威胁、虐爱、神经性的爱情渴望等。
不解决自己心中的问题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在教育孩子之前请先正视自己的问题,然后解决它。
一、情感暴力的加害者。
第一,他们误把自己的执着当。
第二,他们误以为自己如果没有展示力量,就没办法保护自己,身边的人就不会重视自己。
第三,自己必须要变成别人口中理想的人。
二、施虐者会怎么做?
* “把对方的其他关系都斩断,让其孤立,逐渐养成对自己完全的依赖状态。
* 总是利用对方的自责、负罪感而施加情感暴力。攻击型人格的人会直接攻击对手,但是情感暴力加害者一般会用负面情绪去操控对方。
* 不会夸奖别人,总是在寻找自己的控制力,总是希望控制对方。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不会夸奖孩子。
* 都不会想要放开他所虐待的人。他会把对被虐待者的执着当作是一种强烈的爱。
三、具体症状:
* 用强调爱的方式来束缚对方的时候,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极为复杂
* 长期接受情感暴力的人会一直处于焦虑之中,没有办法保持良好的心态。
* 如果总是用眼泪去操控男人,便被称为代用感情,而且这里还隐藏了想要改变对方的企图。她们用这种不愉快的感情让对方觉得愧疚。用不愉快的感情束缚他人施加隐性威胁的人,其实是对自身没有什么自信的人。
* 母亲会特意强调自己身为母亲的付出,以此来束缚自己的孩子。有一些供养型的女性,会用强调自己的爱和付出的方式束缚对方。
* 在孩童时期受过欺负,没有构建出自己的心理界限。世上没有比来自父母的伤害更可怕的伤害了。
* 会用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其实是在追求权力。一面说着充满爱的话语,一面掌控对方。“爱”只是为了支配对方而找的借口,是为了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奴隶而做的伪装。
* 遭受家长情感暴力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算拼死努力,也很难变得幸福,也没办法和人真正亲近起来。这样的人会“失去爱人的能力、失去享受生活的能力”。并且,由此变成一位施虐者。
* 在父母的理解上,自己是在为孩子的幸福而自我牺牲。但是潜意识里,却在不断束缚着子女。
* 用“我这么爱你”这样的话束缚孩子。母亲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支配欲。通过孩子,通过夸张美德,来达到自我中心的目的。正因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所以孩子没有办法反抗。
* 看起来是连自我都牺牲了的献身精神,实际上是在支配对方。
* 过度干涉,其实是在操控别人。
* 总是责骂孩子的父母更容易有精神压力,也更容易心生憎恨。无意识中被心中的憎恨操控,然后会变得不安。
* 因为总是被训斥,所以心中有恐惧感,进而无法判断自己喜欢的东西,无法找到自己生活的目的,同样也不清楚自己讨厌的东西。渐渐的,就会变成对人生绝望的人。
* 自我厌恶的父母绝对不会表扬孩子。
* “你不相信我吗?”说这种话的人,常常是正在背叛对方。重申一遍,说这种话的人大都是在轻视对方。
* 习惯用情感威胁的人,一旦处于优势地位,态度就会马上转变。
* 会进行情感威胁的人一定不会留下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而是会以爱之名榨取对方。
* 对有的人,应该告诉他们“并不一定要和家人和睦相处,并不一定要和邻居和睦相处”。
* 有两种人容易上当受骗,一种是孤独的人,一种是严格遵守规则的人
* 心怀不安的人普遍表现为喜欢批评别人。
* 被人认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渴望被认可的人就会抓住任何一件小事希望得到认同,同时害怕任何微小的失败。
* 受到情感暴力伤害的人会失去自我。被人认可会变得尤为重要。被情感暴力深深伤害过的人对于任何一件小事都变得不会倾诉。
* 一边卖惨,一边攻击对方。这就是难以判断的防御性攻击,想要从对方身上“索取”,却将目的隐藏起来。
情感暴力受害者如何改变?
* 首先,你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 其次,一旦意识到自己是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无论对方是父母、兄弟姐妹、恋人、妻子或朋友,都先逃走再说,在空间和心理上都与对方保持距离。
最后
们从小就被告知“和睦相处、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被教育这种美德和场合、时间、人际关系等没有关系。
换句话说,不管在任何状况中,美德就是美德。然而,却没有人告诉我们,这种美德也是要分程度、分阶段、分场合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规定,在这之前都要判断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在这判断之上,才应该是道德的体现。
当加害者说“和睦相处”,受害者说“不要”的时候,大家会认为拒绝的人是坏人。因为“和睦相处”是好事啊。
好好相处是指,会说“我想这么做”,也会问“你想怎么做”的关系。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