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大学》读后感800字
《父子大学》是范福潮的一本随笔散文集,讲述了作者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跟随父亲读书、学习的经历和故事。字里行间,也流露着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
父亲开明,有远见,能独醒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始终坚信学习文化知识对未来的重要性。父亲将少年作者抽离政治运动,制表格,排课表,选课文,自编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全部教材,专心教子。
在作为知青下乡,求学无望的情况下,父亲为圆作者的大学梦,自立"父子大学","没有校园,没有教室,没有同学,没有教授,没有论文,也没有文凭,只有一间陋室,几箱旧书,父子相守,言传身教"。父亲亲授中文和历史两个专业。这份教子心思着实令人敬佩,应该也让不少天天捧着手机看新闻刷微信的人汗颜吧。
父亲的饱学和治学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也令人大开眼界。他所教授和要求的做学问的方法,也是我们今天的读书人难以做到和万分佩服的。虽然都是读文读史的方法和门道,却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作者感恩父亲的教诲,我们读者读后更是受益匪浅。
相比之下,越发觉得那个年代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父亲的知己史大夫,患肺结核的陈老师,教师表哥,孙叔叔,虽然着墨不多,但一位位读书人跃然纸上,心生敬佩。尤其是父亲,读书,买书,爱书,背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父亲"半生薪水,一成买书,二成养家,三成育儿,四成过日子。十分精力,四分谋生,三分教子,二分读书,一分作文章"。一辈子与书结缘相伴,这份对书的挚爱,也是现代读书人少有。
父亲对古代文学和文言文的无尚推崇,也值得我们现在的人深刻反思。虽然现在我们重视国学,但教材中所涉猎的文言文比之过去,也只不过是皮毛而已。
最后一点是我的自我批评,读书不能只是为了休闲,还要有所得,有所想,有所悟,读书作文,相互促进,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