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四十自述(精装)》读后感_1800字

《四十自述(精装)》读后感1800字

        读这本书,本来是想看一本自传类型的书的,不知为什么起初是很想了解了解胡适先生这个人,不过有点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很多我想了解的内容,但是通过我这本,我又查找了一些胡适先生的资料,结合本书对他还是有些自己的理解。
        全书前面六章加两序主要讲的是胡适先生他少年的成长、青年的彷徨与抉择。作为一个官家子弟,他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的是他父亲是一个有身份的、较德高望重的当官的,他父亲跟刘永福在台湾抗击日敌,虽使得胡适先生在三岁零八个月就没了父亲,但我想,他母亲肯定会讲述很多他父亲的事来教导他使其朝好的方面发展,这一点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来。但不幸的也有他父亲在他三岁零八个月就死了,老父少母,父死,他母亲的日子可想而知,家中还有个抽大烟的大哥和不懂事的嫂嫂。总的来说胡适先生的幸与不幸都来自家庭,外界的其他基本没影响到他。
        后面部分讲的都是新文化运动,从文学的白话理论的萌芽到成长,最后发展成新文化运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对于自己所相信的所追求的执着与不懈。
        看待胡适先生这个人,人们总是喜欢拿他与鲁迅先生做比较,有句话我觉得很精辟,就是“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批判的一生,他能把一切丑陋的撕掉其伪装呈现在世人眼中,他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唤醒国民,但在今天这些民族的劣根性依然存在很多。给我的感觉就是鲁迅先生放在当今社会,就是一个职业喷子,不过他的等级比较高,能看到我们所看不到的,所以在今天他的文章思想依然有用。但是,他只有揭露破坏,并没有提出实知有效的方法来改变,就好比在今天,国人特别喜欢喷这喷那,今天说医疗不好,明天说国足怎么烂怎么烂,亦或说着南海怎么不再强势一点……反正什么都能喷,但从来没有想过怎么改变解决。
        而胡适先生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结合实际,给出问题,探索方案,解决问题。很多人说胡适先生的功绩只有开新文化运动,说他新诗做的不好,小说写的不高,哲学研究的不深等等。但在本书中,就新文化运动而言,他开先河,前期与他的朋友探讨白话,他的那些朋友们只是“想”改,却提不出具体方案,胡适先生提出了又反对不认同,但他依然坚持自己所认同的,并感谢那些探讨的朋友的批评指正。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他提倡人民有自由言论、自由批判政府及政党、自由出版,就现在而言依然在追求,而这正是我们21世纪所需要的。
        “一切都被习以为常的误解与曲解消解了,剩下的不是偶像的经验化,便是概念的漫画化。面容苍白、心灵瘦弱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竟承受不了认识胡适的思想压力与认同胡适的历史压力。”事实就是如此,毛泽东说过评价胡适先生要到21世纪再看。在这之前,国人一直不能接受的就是他没有回大陆,还是国民政府的驻美大使,但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他追求的是自由,不愿参与任何的政权,他不相信马列,他说“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没自由;他来了,没面包没自由”,所以他不愿在共产党执政下生活,他要的是自由。
        作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送葬者与新时代的最初一位先知,胡适注定要被新旧两个时代的人所误解。胡适在同时代的误解中走完了他的一生。他是典型的灵魂孤独者,他与他生存的世界存在着深深的隔膜。他终生服膺民主、自由、,并为这一目标奋斗至死。现在看来,胡适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我们妄想一步就登上天堂,没想到我们永远不能到达天国。今天,我们不能不胡适佩服的深刻和远见。
        上述很多都是一些我很认同的别人的评价,结合本书,我简要说说我心中的胡适先生:他追求肉体与灵魂的双重自由,但他又要每一个人都要在法律规范之下;他追求每一个人都有评论出版的权利,但他又不希望学生参与政治,愿学生专注于学习;他否定古代死的文学与文化,但他自己又是一个古文博学者,恪守古代儒者之风格;他与人争论总是坚守己见,但他说话总是温文尔雅,对任何人都是一副儒者形象,对别人的谩骂侮辱总是和气回之……他那个时代的文人政客人,没有人敢说完全没有受过他的影响,即使完全否定他的人。这,就是我所了解的胡适先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49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