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读后感_1100字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读后感1100字

这本书不错,从另一个经济发展角度 把历史串起来了。历史是一个模式的震动式扩张,范围越来越广,而内在动力基本没变。

一如树种 里面有今后该数的所有成长的基本因子,还有因地方环境导致适应个体的变异。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封建社会的后续,而是奴隶 封建 资本 社会 乃至共产主义同时发生的,这主要是说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 导致社会发展基本面体现了一个地区一段时间主要属于哪个社会。

书中的李将军的思考一次次的出现。为了对付迫在眉睫的对立面A,引进了弱小的助力B,时光荏苒,A弱到消亡,B强大到足以反抗,且全民雇佣兵的模式,除了领工资,下岗后搞破坏的抢夺,也不会生产。社会进入下一个循环。不同的是,生产力的进步在慢慢沉淀 累积。

简单而论,如果把资本“照亮”的世界比喻成一个池塘的话,当各种条件刚刚好时,资本在一个地方发迹并起到喷泉作用,带动其周边动起来,加入韵动大循环;而表面的泉涌的内在机理是底层看不见的压力;随着泉涌,周边原有的封建的、原始的水洼外壁会被打磨并变薄,慢慢加入到池塘;这种变量会引发新的震荡,并冲击原池塘已经进化的生态,使得新的扩大的池塘整体进化“进二退一”。当原有泉眼处的内在压力减弱、转移,新的泉眼成为主动力,又形成了新的更大规模的韵动,池塘范围越来越大,产生新的生态平衡。当池塘横向范围大无可大之时,新泉眼试图在势力范围内阻止其他泉眼形成,但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活力必须有释放的地方,则多个泉眼并涌,池塘成鼎沸之势,产生深层动荡。这种深层动荡不管几次,一定要到摧毁原有池塘地基的时候才能罢休,加入了新的地下水的池塘,营养物质更加丰富,实现新的动态平衡,回复有序可控的泉眼涌动。这种纵深的池塘变化,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带来的。这是池塘的外围变化。池塘里面,有泉眼,就有营养多寡的圈层,营养的不均衡造成鱼生长的快慢,并累计成时间优势,大鱼会抢占里层核心圈;每次的泉眼转移,新的营养成分形成新的辐射圈,原有大鱼和新泉眼处成长的鱼会进行争斗,形成新的妥协。这样,不管池塘如何变大、变深,泉眼如何增多、消亡、转移,池塘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的基本面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大鱼越来越聪明,让小鱼和虾米感觉自己很有希望成长为大鱼、小鱼。随着池塘内物质的极大丰富,让鱼们进化到不再只有7秒记忆的时候,鱼就不再是鱼,也不会认为池塘是应该的家,那时候,海阔天空。但这一切的基础,是池塘一定要够深够大,泉眼处带出的营养能够满足所有鱼儿的成长和进化。这样,资本对人的异化将成为过去,大鱼海棠,凤凰涅槃!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62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