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读后感_1200字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读后感1200字

拖拖拉拉的看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最近因为身体出了点小状况,朋友说我这样看书太耗神,伤身体,为了自己的身体让我什么都别干,静心休养,但习惯很难改啊,就随意翻翻吧。
这书的第一本是以前看的《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版本不同内容一致,这次干脆把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几本找齐了。等以后慢慢机会看。
对于我这个普通人来说,哲学是很高深的,平常只是对古代文化历史感兴趣,一时好奇就选中了此系列书。幸好此书与一般的哲学书相比读起来并不让人感觉味同嚼腊,胡适于书中开创了一种写哲学的新风格,即以史入手,其实书名叫中国哲学史更为恰当。这样写让读者在读一部精彩的史书之时对中国哲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少了些呆板,多了些精彩;同时追本溯源,对每种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环境、上下承启等做出详细的论证和说明,让读者对相关的学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从源头研究,循经求本的方式也是胡博士对哲学研究指明的一个方向。
卷二主要指汉初至宋初这一千二百余年间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对于比较重大的思想历史事件均用史料进行阐述,如:道家的产生,儒教的发展,佛教的传播及本土化的过程,以及在这时间段道、儒、佛三家的互相斗争、吸收。
历史是后人写给后人看的,所以往往己失去了本真,拿道教来说,现在人都认为黄帝和老子均为道教祖师,但老子生前一直也没有只言片语说自己是道家,更勿论黄帝了,直到汉朝才有道教的说法,而同时为了“傍大佬”,后人就给自己找了两个大名鼎鼎的祖师。佛教在这事上也不甘人后,我曾简单翻过《六祖坛经》,经上记载初祖到六祖的谱系,六祖衣钵争议就不小,后来再来一个六祖衣钵不再下传,整个就乱了套,佛家后人就排了二十八世系,还出了几个版本,反正当事人都不在了,后人编后人看呗,信则灵嘛。也幸亏胡博士大致理顺了他们的历史脉络,至少正本清源,让大家有个明晰的了解。
这一历史阶段是佛道儒三家真正成形的时期,三家经常斗得你死我活,但从本质上看,三家只是皇帝需要的工具,需要什么用什么。需要休养生息了就用道家的无为而治,需要麻痹老百姓了就用佛家的因果轮回,需要开拓疆土了就用儒家的礼仪治国。这样不断的融合混合,三家思想互相影响,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皇帝信道家佛家,治国用法家儒家,推广老百姓信佛家儒家,这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却实实在在存在了二千年,并影响了每个中国人人生观的形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前句是儒家,后句是道家。也有人这样评价中国人“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却又什么信",也许从历史中可窥一斑。
胡博士在北大上哲学课,这只是他的讲义吧,洋洋洒洒,傍征博引,论点论据清晰明确,信手拈来,想来北大学生想完全读懂读透也不是简单事,但他治学之严谨可见一斑,之德才,心向往矣。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602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