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1600字
读《蛙》杂想
为什么书名叫《蛙》: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说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高密东北乡。一开始就想知道为什么叫《蛙》?一直到读到最后一部分才知道整个小说一直都在为话剧《蛙》准备。那么话剧为什么取名《蛙》呢?因为“姑姑”怕蛙,“我”想通过这个话剧探究“姑姑”怕蛙的根源?姑姑是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一辈子和娃娃打交道!她接生了很多孩子,也扼杀过很多
生命。
小说中写到:“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
“如果有人问我高密东北乡的主要声音是什么,我会骄傲地告诉他:蛙鸣!”
也许就是这诸多原因所以由此命名小说!
姑姑的煊赫与凄凉:
莫言是被姑姑接生到人间,所以莫言写小说,总想有一天要把姑姑写到小说里。
这本小说主要写了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人称“送子娘娘”。那时的姑姑人人尊敬,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可真是煊赫一时。
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人又称之“杀人妖魔”。晚景甚是凄凉。
不是“姑姑”想当“杀人妖魔”。那是什么让煊赫一时的“姑姑”一步步走到晚景凄凉的境地呢?说去说来,“姑姑这辈子,吃亏就吃在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可是你却不能说她的选择错误,如果没有像“姑姑”那样的人,国家的建设靠谁?今天的中国又将会是什么样子?
计划生育的是与非
“姑姑说,计划生育是国家大事,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我万心为国家的计划生育事业,献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
从国家当时的实际角度考虑,1965年底,急剧增长的人口确实应该得到遏制。所以则必须依托一大批像“姑姑”这样的人去执行。可是为什么还有像从小说反观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究其原因是中国几千年养儿防老、延续香火等重男轻女的观念造成的。也因为如此,总有像张拳妻、王胆、王仁美这样的一批批人俨然不顾国家政策坚持生育,目的就是为了生一个儿子。“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书信!话剧!敬畏生命!
写信式的讲述不仅方便了莫言的写作,也接近了时空的距离以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话剧则是对信件部分另一种角度的重新叙述和有效补充,它把莫言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情结向更纵深处推进,整部小说也因之更加富有意味和张力。整部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小说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女人的悲哀与伟大
读完小说,故事中的王仁美、王胆、张拳妻、陈眉等等这些女性的人生悲剧无一不震撼着我!既为他们感到悲哀,又被他们的那种坚持与任性感动!看到王仁美意外死亡时,我都潸然了!最后看到陈眉的悲剧,看到她那个“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父亲时,真的对她充满了同情!看到她欲为人母而不得的疯掉,让人的心都碎了!
总的来说,莫言的《蛙》有太多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究,也有许多关于生命的话题值得我们去探讨!这是一本越嚼越有味的书!推荐!
……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