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我的名字叫红》读后感_1100字

《我的名字叫红》读后感1100字

伟大的物理学家朗道曾经酸溜溜的感慨:“漂亮的姑娘都被人追到手了,我只能找个不太漂亮的谈恋爱了。”他指的是自己晚生了二十年,没赶上量子力学初创的黄金时代,很多好课题都被人研究过了。但在文学创作的世界里完全没必要担心这回事,即使经历了千年的荣耀,文学创作依旧是常写常新。这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就是一本形式与内容都别具一格的小说。
形式上,整本小说章节的安排跳跃于不同的讲述者之口,虽然这样的叙述在《罗生门》已经出现过,我们依然能感觉到作者近乎完美的掌握着节奏的变化。宏观上看的话这59章中20个讲述者的变化次序有着波动般的数学美感,环环相扣,紧密推动情节发展。本书的名字出现在全书将近中间的第31章,一方面是红色贯穿全书,“那些看不见的人会否认,然而事实却是,到处都有我的存在”,包括尸体的血迹、姨夫大人尸体旁的红墨水、哈桑杀死橄榄的“泛着奇异红光的闪亮长剑”(红宝石宝剑)等;另一方面则是统率主旨,所谓的“我们无法向一个看不见的人解释红色”便指出了全书的核心: 盲人和非盲人不相等。
内容上,我觉得在于帕慕克几乎忽略了小说本应最重视的部分: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将着墨的重点放在了阐述了细密画与西方肖像画间的冲突,以及背后所对应的两种信念与世界观的矛盾。前者以视角,试图描绘真主眼中完美的世界,而后者则以凡人视角,在画中表现出所有的细节,描述的是真实本身。前者将绘画置于故事之中,而后者则表现事物本身的独特与美。前者以重要性安排画中各部分大小,而后者则使用透视法,依据远近表现大小。前者摈弃风格,后者重视个性。前者重意义,后者重形式。前者诉说永恒,后者抓住瞬间。在整个故事的走向上,点缀其中的是一个个世界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它们与情节的相得益彰更进一步延拓了整本书的文化价值。
但在全书将近结尾时,我们才发现那些被细密画家们以满腔热情、乃至牺牲了视力创作的绘画、书籍,最终只成了权力的边边角角。战争年代,它们成了战利品;和平年代,它们是进贡品。奥斯曼与细密画家们呕心沥血的手抄绘本在宫廷中的最终去处只有两个:暗无天日的由侏儒守候的藏宝禁宫,或者被王子与嫔妃们玩游戏时乱涂乱画。多么可笑啊。
在这件发生于细密画家群体中的谋杀案过去之后,究竟要依循赫拉特前辈还是法兰克的风格的冲突始终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于是绘画最终被放弃了,被人们无情的遗忘,却没有人觉得放弃插画是什么严重的损失。
所以,即使没有权力的车轮碾压,时间的脚印也会将两种价值观的冲突轻轻踩烂,只是当时的那一份坚守与抵抗显得格外的绚烂、艳丽,像红一样。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32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