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纪念典藏版)》读后感3000字
- “林语堂三部曲”之一,《京华烟云》的续曲。
- 林语堂先生另一部英文作的长篇小说,英文名《A Leaf in the Storm》,同样是京华烟云的翻译者张振玉先生翻译成中文。
- 没有给五分,是因为虽然精彩,可无法超越《京华烟云》,所以给了我心中的80分——四分。
故事围绕着丹妮(原名梅玲)、博雅、老彭三位人物的爱情、爱国故事。
关于情节—我的几点感触
- 无法理解丹妮可以放弃自己一直一直渴望的,而且已经唾手可得的平等地位、爱情、尊重。大概就是她与众不同之处,很伟大。我就无法做到。
- 我很心疼博雅,他和自己的父亲、曾祖父很像,年轻时都是玩世不恭,但后来都浪子回头,心系国家。博雅后来是个爱国的青年,日记中也表达了他对感情专一的转变,加上他的条件,他的家庭背景。为他的牺牲惋惜!
- 陈妈苦苦寻觅二三十年,终于在仙逝前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与儿媳,这个片段让我感动和开心。
- 另一个触动我的片段是玉梅结婚一个月后遭到日军侵辱,她怀了孕,不知是丈夫的孩子还是日本人的,生下后她越发怀疑,直至自己亲手杀害了自己的骨肉。关于这个片段我有写感触:
好可怜,好悲哀,这不仅是这个小生命的悲哀,也是玉梅的悲哀更是当时中国妇女的悲哀。
写完上一条想法,我停下来感慨了很久很久。久久平静不下,我思索,心痛,却无法得到一个结论!
真可怜!太可怜了。这件事是日本人的罪孽,却报应在中国妇女身上。我真理解玉梅!真心疼她!流言蜚语说这是日本小孩,她就愈看越像日本小孩,让他活着,两个人都无法好受。他必然一辈子受到唾弃,玉梅也一辈子受耻辱罪名折磨。
人道主义上讲这确实不对,可人道主义不应该选择让更多人都好受的方法吗,如果放弃生命,让两个人,甚至更多人都觉得解脱,是否这样更好。这些,都是残暴罪行的隐形罪孽。
你看一件罪孽自然会导致另一件。父亲的罪行报应在无辜的孩子身上。这就是‘业’的法则。
没有女性不爱自己的骨肉,恨超过了痛,他们宁愿自己失去一切,也不愿日本人得到一丁点。 其实我很理解玉梅,不能怪她残忍,一出生就流言蜚语,谁能受得了呢。
还有,这些碎嘴和无中生有的难民很让人讨厌,这在现实中很常见,她们全凭一张嘴,就可以毁了别人。比如她们因好奇找机会来看小孩,却在孩子需要时都不愿靠近,他们只满足自己的私心和逞口舌之快,无体谅她人、善良对人之心,把自己的快乐凌驾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些无疑是给母子最残酷地排挤。她们也是“杀手”。
- 关于战争,我很赞同文中的说法:
对。日本侵华时无恶不作,正体现了内心的自卑和猥琐,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服从!
我就这么说嘛,你若想要做一个征服者,你就先要肯定自己,你不能一天到晚挥动枪杆。日本人挥动枪杆就因为没有肯定自我,我从来没见过像这里的日本人那么紧张的士兵。
她说,‘当一个民族看不起某个征服者时,对方不可能征服他们。
- 有一个不重要的情节也给了我警示和感触:作为大学生,珍记,时刻反省
受到的保护太多,她太肯定自己了,这就是她的问题所在。”
事实上他对儿子颇存敬畏,他们都受过现代教育,而他连旧式的学堂都没有上过。旦儿似乎能讨论很多他不知道的事,他在学校成绩似乎不错,得过很多奖赏。不过这一切对年轻人可以说是不幸,他似乎因此丧失了家中长辈的适当指导。现代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情形。老辈和小辈间知识的鸿沟使父母对年轻人不再有影响的力量,他们认为自己在大学读到许多常识,但是仪态粗野,对生活的基本规则也完全不在乎。冯旦很自负,讲话也养成了故作成熟、愤世嫉俗的习惯。冯老爷一生为儿子做牛做马,到老还要关心他们的福利,结果却落得纵容他们、畏惧他们。
冯旦心里也很明白,但他是大学毕业生,喜欢采取冷静、客观、纯学术的立场,这是现代知识分子致命的弱点,一种不近情理的虚荣心。
- 关于爱情,也有领悟:
婚姻是件怪事情。我想要娶一个美丽的躯体,我娶到了。她在学校是篮球队员——大腿很美,全身都很不错。嗯,婚姻改变了她,也许是我改变了她,但是一切都过去了。我知道我会对她冷酷,但是我也没法子,你知道我并非一个理想丈夫。
傻女孩都一样
他说:“我爱的就是你这个人。”听起来真舒服。
聪明的女孩太多话了,她的锋芒毕露,使男人不舒服。”
“一个女孩要讨男人欢心一定很难。”梅玲似乎吓坏了。
“偷不着”会更些,他喜欢这样,他期盼一段心醉的时光
关于人物——我个人的解读
丹妮:
她原是一个渴望浪漫,渴望爱情的女孩。她长得很美。
她的母亲有学识,却早逝。她也因此有文化,却不能得文明。
年幼的梅玲成了孤儿,她为了生计,当过骈妇,结过婚,产下过孩子。她很美,但她的美为她带来一生坎坷。渴望自由、纯洁、平等,渴望平等的家庭地位,渴望真正的爱情与幸福。
她曾经是为爱痴狂的,对有妇之夫博雅。她和这世上亿万曾陷入爱情、被爱情主宰了情绪的女孩一样,因心上人博雅而喜而忧。这些被收留的难民——后成为忠实的伙伴的玉梅一一看在眼里。
丹妮笑她的单纯,也笑自己竟沦落到被玉梅训话、同情的地步
她因博雅结识老彭,两人有些二十岁的年龄差。她受老彭的佛教观念影响,受老彭爱世人,爱平民的善良奉献影响,也投身营救难民的事业中去。从中她获得了真正的内心充实与追求。
于是,即使她仍爱着博雅,盼着博雅,却有些东西在慢慢改变。
当博雅的信越来越关于自己的工作,而没有那么吸引丹妮时,当老彭身患重病,丹妮心急如焚时,她才认识到自己爱上了老彭。
已经怀着博雅身孕的她诚实地面对了自己的心意。与博雅重逢,她的感情也无法掩饰。博雅相聚,知已经失去了她,牺牲了自己,意成全老彭与丹妮。
丹妮最后选择了守寡,为博雅名正言顺地诞下孩子。而她和老彭,也许只能永远止于朋友,恋人难满。
我佩服她后来的几个选择。俗话说得好“付出的越多越珍贵”,为博雅付出那么多爱与自己,甚至已怀他的骨肉,得到了他家人的喜爱与支持,仿佛自己渴望已久的平等幸福触手可得。还能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毅然对四十五岁的老彭表白,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平等幸福的婚姻。我佩服她,我自己做不到。我猜想正如她所说“博雅更爱她的身体”,她和博雅在一起,会重新患得患失,成为“骈妇”的角色。无法得到真正的平等。而老彭的爱从未因之欢而爱,从未怀疑她,是柏拉图式的知音。
博雅
生活在有文化有地位有财富的大家庭姚家,继承了父亲的高大英俊,博雅本是浪子。
《京华烟云》里就有说,他曾抽白面,因为日本人欺辱妻子,他才恨日本人,恨日本人的资本侵略。他戒了毒,这很难。
《风声鹤唳》中的博雅风流不改,他对当时年轻舅妈的朋友梅玲心生欲望,梅玲走后又和香云贪欢。而大家都知他对女子一向热切。“偷不着”总是更美些。
不过后来他确实真心实意了,他的日记如此真情可爱。这样的浪子钟情,让我觉得他很珍贵。
另外,对于爱国,他有抱负,有自己的远见。这对于一个豪门之孙很让人振奋。
老彭
老彭是个“菩萨”般的大善人,他心系群众,很少先考虑自己,他轻,重佛教的“业”与灵气精神。
他乐善好施,总是帮助难民。丹妮怀孕,博雅未知时,他愿意承担,给孩子一个父姓,而这逼他不得不想“一直不敢想之事”,他对丹妮的爱越来越深。
当他发现自己爱上丹妮,想逃开,丹妮追来,他不想辜负朋友,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他很痛苦地拒绝着。
最后博雅用这种方式成全他们。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