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_1700字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1700字

翻开李娟的书,纯粹是想在夏天的燥热里,找些静静淡淡、新新鲜鲜的神清气爽,闻一闻遥远的阿勒泰古朴的烟火气息。不过,幽静朴素的是生活,那里的人,却有着活跃热烈的灵魂。

阿勒泰的角落,似乎什么有趣的事情都发生过:给鱼做人工呼吸,把鸡卵放在胸罩里,把洒水壶当玩具卖,把老鼠当兔子买……大漠孤烟里,连她的爱情也平淡得像她家帐篷外的草甸,无所谓伟大与渺小、美德与恶行、高贵与卑微。

她在自家的商店内察言观色,在戈壁滩河谷边拷问生活,在日常生活的单调里体悟人性,在夕阳星月下省察自我。“鬼都不愿路过的”桥头镇的单调与空乏,硬是被她笔下的人,生活得叮叮咣咣,蒸蒸日上。有人说,生活,最重要的是有希望。然而,那样的天遥地远,那样的一群人,他们的希望又是什么?是亦舒总结的很多很多的钱?很多很多的爱?还是健健康康?反正生存的不易、生活的味道,被李娟用文字锻造出了真、善、美,价值和意义!

李娟的文笔,简单淳朴,有节制的俏皮,静悄悄的热烈,还有些装作无辜的风凉话。

写寒冬,她只写脚印:“其实一整个冬天里,银行门口就只有那一串脚印”。但白雪上弯弯曲曲的灰色脚印,却踩踏出读者多少的想象力和回忆。毕竟,脚印的上面,写着的可是瞬间消失的时间啊。

她写自家的电灯绳,“连续拉扯五六下灯才亮,他过来修了一下,修得它只拉三四次就能亮了”;写山里孩子的唯一玩具空酒瓶:“很好玩的,因为它可以用来装水。而且,装了水后,还可以把水再倒出来”。儿童的世界,乏味至此让人唏嘘,但她从不强调,却把一种深沉的恓惶和失落悄悄涂抹在她干净的文本里。

她还总有太多的“想不通”,多得让人想不通。比如“有着这么一张美丽面孔的人,为什么给人更多的印象却是平凡?”比如“温和的粮食和温和的水,通过了一番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竟成了如此强烈不安的液体”?又比如“能像说话一样说出风景来,为什么就不能用线条和颜色把它……出来呢?”还有,“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心思,让这个世界既能产生磅礴的群山、海洋和森林,也能细致地开出这样一朵朵小花儿”?再比如“为什么受到比我们强大的事物的伤害,就是命运。而吃了老鼠这样弱的事物的亏,就仇恨它,认为全都是它的不对”?……

诚然,如果她只是一味装傻卖萌地琐碎,李娟也就成不了作家李娟,但她长于给自己文字适时恰当地添加佐料。

在描述了一番蒙古人天生具有舞蹈DNA后,她漫不经心的一句“我是汉族人嘛,我的心中已经装满了别的东西”,即刻让简单有了内涵;大雪过后天边奇迹般地出现了彩虹,而两个赶马人只互相询问路况,“却没有说彩虹的事”。显然,在拉爬犁的人眼里,彩虹又有什么意义?他们惦记的是生存,而非生活。她还常常从河边的那些小花小草里,硬生生地挤出哲学味儿:“所谓真实,就在人间拥挤的话语中一点点远去……我说出的每一句话,到头来都封住了我的本意”。还有那个修鞋的残疾老人,“他没有了脚,就再也不需要鞋子了,再也不需要离开了,可能也不需要爱情了。可是他还是要活下去”……

李娟的写作,有着别人无法模仿的套路。面对某个物体和方向,她四面八方地观察,前生后世地想像,直到从里面榨出李娟式的味道和意义来。看到在外面的树根,她问“里面有没有迷宫”?秋天森林里的火灾于她,“是因为森林的渴望太巨大太强烈了吧?”;秋天在她看来可不只是秋天,那是“夏天努力地想要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连狗该不该咬人,她都要正正反反地琢磨好几遍:“据说它见了穿制服的人就咬。问题是我们这里没有人穿什么制服的,所以它谁都不会咬。问题是,养一条谁都不会咬的狗干什么呢”?多有道理!

“稀缺”一词,是当下流行于人文知识界的新宠。其实正是“稀缺”,成就了李娟写作的地广天阔。阿勒泰的角落,不缺自然的温度和色彩,也不缺人间烟火,但智识领悟内的人文要素却是稀茬,所以她才把全部的热情倾注到溪水流沙,人畜花草,羊粪马圈,并将其随心随意地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了极致的诱惑和非凡。

这样的能力、这样的人,值得花见花开!

想知道,一直向往远方的李娟,此刻是否已经抵达?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40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