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_11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00字

小时候,哲学家和诗人在我眼中是一类人――疯子。我不懂诗人莫名流露的充沛情感,更不能理解哲学家一些奇怪的想法。当然,长大一点我就理解这是人与人的差异,如同有人内向有人外向一样,没什么好奇怪的,我只是不懂他们的想法而随意揣测。不过直到现在我也不喜欢看诗歌(中国古诗词除外),而我对哲学产生兴趣,则是缘于一篇文章。

那篇文章是李松的《“终结者”的“审判日”永远不会到来》,这是我在李世石以1:4输给阿尔法狗后看到的一篇分析文章。李世石输了之后网上一片哗然,大家都在讨论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这篇文章也是,作者的结论是不能,但推导过程非常有趣。文章中没有涉及任何技术发展的探讨,而是纯粹的逻辑推理和哲学概念,像做一道几何证明题一样一步步地论证,最后得出“人工智能永远无法超越人类智能”的结论。我当天晚上想了很久,如果只看结论会觉得匪夷所思,可作者的逻辑又是严谨无漏洞的,我不禁赞叹哲学的魅力。

而这本书则进一步向我解释了哲学是如何诞生、如何发展的。在公元前七世纪,希腊城邦有众多殖民地,每个城邦也有很多奴隶。人们开始有大量闲暇的时间去思考,以解释世界中他们不理解的东西。在以前这是神话的作用,而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质疑神话。所以有了泰利斯、赫拉克里特斯、德谟克里特斯等关注自然的变化的哲学家,他们都觉得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物质的源头。随后当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雅典也诞生了最早的民主制度。这个时候的哲学家关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提出截然相反的认识世界的方,前者以理性至上,认为客观实物背后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型”;而后者注重感官感受。

在此后的1000多年,希腊诞生了众多宗教,这个时期哲学与宗教的界限也逐渐消失,哲学关心的是何为幸福,以及如何获得这种幸福。

到了中世纪,这是个宗教至上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哲学家就试图把哲学思想神学话,来解释上帝为何存在……可见哲学思想的变化是离不开时代背景。

哲学家在古希腊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确实如此,很多哲学家都是多才多艺。泰利斯曾预言过日食,将埃及的丈量土地法引入古希腊奠定希腊几何学基础,数学上还有以他命名的泰利斯定理。另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创始人,西方第一位生物学家,还当过亚力山大的老师。哲学家总是试图用逻辑的思维去解释科学无法解释的内容,所以在科学尚未发展的古希腊,他们自己就充当了探索者。

所以,看这么一本讲哲学史的书意义何在?能够认识这么多聪明、智慧的人,何乐而不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40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