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理想国》读后感_2400字

《理想国》读后感2400字

一、苏格拉底论教育:
苏格拉底主张将教育分为两部分,一是体育,它关乎身体的强壮和衰弱,因而它关乎的是生灭变化的事,即与人的生长和死亡相关。二是音乐,音乐与体育是并重的,治国者必须经过音乐的陶冶,然后才会有修养。曲调能够陶冶人的性情,音律能够使人合于秩序。
仔细想来,人的善德恰如音乐,音乐之美是因高中低音、不同声部搭配有序,各种比例合适,所以才能成就其美妙;人的善德亦是如此,亦是因为欲望、理性、达到了某种善的均衡与和谐,所以美妙如音乐。
关于教育,苏格拉底认为青少年必修的三门功课:数学、几何和天文。
二、苏格拉底论正义:
什么是正义?斯拉雪麦格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以牧羊为例,斯拉雪麦格认为牧羊人放牧羊群是为了吃羊肉或卖羊,总之是想从羊身上获得利益。苏格拉底则认为,真正的牧羊人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牧羊人有一套完备的技艺,这一套技艺专门是为了把羊群养好而服务的,就像医生从业是为了医治病人一样。苏格拉底倒是和耶稣的想法(放牧我的羊群)一样啦,虽然比他早了三四百年。
由此,苏格拉底抛出主张:统治者不论公事还是私事,都应当以被统治者的利益为目的。是为理想国。
《理想国》用大量篇幅讨论什么是正义,最后,苏格拉底得出了他的结论:
正义包括大正义,如国家正义,也包括小正义,如个人正义;
国家的正义就是让鞋匠干鞋匠的事,木匠干木匠的事,军人干军人的事,有什么特长就让他在什么岗位上,即所谓各司其职。我觉得“各司其职”应该包括两层意识,一是统治者任人唯贤(特长),二是各行业的人都热爱本行业本职位并尽职尽责,不想三想四,不这山望着那山高。
个人的正义呢,就是理性、和欲望相互调和,就像音乐中的高、中、低三种音一样和谐——理性统治着和欲望,和欲望也乐于接受理性的统治。
苏格拉底应该是很反对雅典当时的选举制度,他认为投票人水平有限,不能正确辨别参选人的才能,又容易受利益驱使,极有可能把鞋匠推举到木匠的岗位上。
三、苏格拉底论“哲学王”:
1.理想的执政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
以终生未出过洞穴的人为例,他们只见过火把映在墙壁上的物体的影像,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世界。理想的执政者应该是见识过真实和实在物的人,他们知道美、正义、善的本身和实质是什么,当他看到各种影像时,就会知道哪种影像代表哪一种事物,即,具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这种人就是哲学家,他拥有使众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善和智慧。
而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现象,而非本质。日月星辰肉眼虽可见,但眼睛见到的只是它们极少一部分属性,而日月星辰的真正实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快和慢等本质属性,都是眼睛看不见的,只能被理性和思想把握。人眼能看到的只是浩瀚宇宙的九牛一毛,耳朵也只能听到一个很小的音频范围(20Hz~20000Hz。)其他的要靠理性来把握,具备这种理性的人就是哲学家(科学家等追求真理的人都属于哲学家的范畴)。
2.同时,理想国的治理者还应当拥有比政治更高、更善的生活。否则他会走向对权利的渴求和追逐,只顾自己的私人欲望,不顾国家的利益。久而久之,必然会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进而导致国家频频内乱,百姓遭受苦难,最终不仅是毁灭了统治者自己,也毁灭了整个国家。他们经常因为影像(非事物本质)问题,以及各种纠纷和权利问题而使国家分裂,因为影像和权利被他们视为最高最大的东西。
总结一下就是:理想国的执政者是有真正智慧的人,他们懂得事物的本质;其次,他应该把追求真、善、美、正义当作比政治生活更高的生活。
然而,非理想国则是,国家被爱利者或爱名者把持:“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一个国家到了衰落的时候,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解决问题的人反而被解决了”。
四、苏格拉底论幸福快乐:
首先,苏格拉底将人分三类:爱智者、好名者、好利者,他们分别过着三种很不一样的生活。这三种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幸福快乐的。哲学家属爱智者,他们毕生追求学问和真理,并从中获得快乐。
然而,哲学家享受到的不仅仅是学问和真理的快乐,在他小时候,也享受过金钱的快乐,同时,哲学家也体验过名利、荣誉上的快乐——因为,哲学家有自己的崇拜者,所以在名利和荣誉上,他们也有过切身的经验。
就是说,哲学家完美地体验到了三种幸福快乐:学问、真理的快乐;金钱带来的快乐;名利带来的快乐。
但是,知识和真理带来的快乐,除了哲学家之外,其他人两类人体验不到(或基本体验不到),因为——
好利者没有追求学问的必要,所以他在学问和真理方面是没有经验的,甚至他的一生都没有体验过此种快乐。所以,爱智者比好利者、好名者在快乐的经验上高明得多。
所以,爱智者是三者中最幸福快乐的。
五、苏格拉底解析杀父弑母者的人格,其实就是僭主式人格。
人性从小里说是人格,品德,修养,从大里说就是政治形态。
六、苏格拉底论财富:
苏格拉底的至理名言:
“不要多聚集无用的财物,免得自害了自己。”
他说,财富多了或少了都会导致内心各部分之间分裂,因此,他必须节制自己的财产,不能使其过多,也不能太少,从而避免受到金钱的牵制。
七、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想国》结束语:
我们要相信天道,以天道为引导,以正义和美德为标准,要相信灵魂是永恒不朽的,它有忍受一切善和恶的能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今生和来生像胜利者领奖时那样,赢得神人的共同爱戴;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现世,以及在将来我们所描述的千年旅途中获得幸福安乐的生活。
八、最后,说一下个人的一点点感悟:
苏格拉底相信灵魂永生,认为善良正义者该入天堂,邪恶卑鄙者该下地狱。
有人可能纠结到底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天堂地狱。私下觉得,有没有都不重要,今生即是天堂,今生即是地狱——善良正义就是天堂,邪恶卑鄙就是地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想起了朋友的一句话:
你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背弃良心、因为贪赃枉法夜不能寐?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49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