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后感1600字
反乌托邦三部曲在这本书读完后终于完结。我的阅读顺序是《1984》、《美丽新世界》、《我们》。每本书读的时间跨度都很大,导致自己对于它们的记忆都不甚清晰。
- 相比较而言,《1984》里的乌托邦是极权社会,人们的思想之所以杯束缚是后天的严厉管教,人人相互监督,人人自危。无处不在的电屏无时无刻不在监督着人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不一样的笑容都可能犯罪——思想罪。男主在电屏视线盲区写日记,后来遇上自己爱的女人,又经过一系列的波折,终于被发现,受到非人的惩罚,原本相爱的两人形同陌路,男主最终被成功认罪受死。
- 《美丽新世界》的开头与结局都是别开生面。通过基因设定就已将人划分三六九等,不断地实验将人们的喜好否安排的妥妥当当。然而,有差异就会有自卑,有自卑就会有反抗。男主因为不小心被注入酒精而身高不足同级公民而倍感焦虑,迫不及待的想要做成大事以证明自己。他把野蛮人带来美丽新世界,而后野蛮人与这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最终以野蛮人自缢收尾。
- 《我们》这本书以男主的日记为内容,以他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新新世界。在这里人们没有姓名,只有编号,所有的人都只是联合国建筑的一颗细小的螺丝钉。在这里,绿墙是人们的保护屏障,绿墙之外是未知的原始世界。绿墙内的人们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对绿墙的热爱足以让他们臣服于全知全能者的一切安排。尽管男主爱上了一个女人,为她违背原则甚至打算抛弃一切,然女人对于他仅仅是利用,他终于向全知全能者告发一切,所有反叛者被处死。
- 接下来细说读完《我们》后,我的一些看法。
因为这是一种非自由的运动,这场芭蕾舞意味着绝对的审美服从,这种服从是对理想的非自由状态全心全意的服从。若说我们的祖先,在人生最富于灵性的时候,也曾沉浸其中的话(例如,在秘密宗教仪式和军事行进之中的某些舞蹈成分),这仅代表着,人类天生便具有着非自由的属性,而如今的我们,只是有意识地……这个世界极其崇尚理性,作为数学家的男主在笔记中多次强调他对于“精确”的热爱。一切都被妥善安排,没有意外,没有差错,也没有惊喜。
可爱的O!我总觉得她的名字恰如其分,她的身高比母性标准低了10厘米,因此,她看上去显得圆滚滚的。不论我讲些什么话,她的粉红色双唇都会变成O形来回答我的话。而且,她的手腕如孩童一般有着一道圆乎乎的肉褶。
- 恕我直言,那个世界的设置简直神奇,男主就是喜欢这样的女人������
这是因为,我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整体中的一员”,因此,我们是如此的相似……
- 乌托邦世界里强调集体,忽略差异性。所有人在集体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颗有用的螺丝钉。这样说来好像很励志,可是真的完全不考虑差异性就会觉得太可怕,这和工具有何区别呢?
我们只有在性活动日才被允许拉窗帘。其余的时间,我们都生活在跟空气一样透明的玻璃房中,因此,我们的一切活动全部是公开的,任何人都能够看到。因为,所有人都是坦诚相见的,并没有什么秘密可隐藏。
- 我要是在这样的世界简直活不成,完全没有私人空间!不过谁能说得准呢,从小到大活在玻璃房里说不定也习惯了。
我感觉到了自己。但是,我过去仅在被风迷了眼睛、手指感染和患牙痛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自己,意识到个性的存在。所以,这就十分清楚明白了,有了个性的人就得了病。
忽然类似于现在的社会。前段时间看TED为何高智商的人更容易孤独,因为当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别人总是无法理解,于是他们只好闭口不言。在其他人看来,他就好像是病人一样。而此处对于“有个性的人就得了病”解释的真的很好。
但是,庆幸的是,在40号横向大街上,已经筑起了一堵临时高压电墙。我希望,我们会取得胜利。不仅如此,我确信,我们终将取得胜利。因为理性必胜。
- 文章末尾终究是理性战胜感性。可是现实生活中,多少人能够一直让理性保持上风呢?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