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_1000字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000字

10小时读完这本书,但思考的时间却远远超过它,这并非度阴山写的太迷人,反而他的“过分”发挥与揣度,使王阳明的圣人形象不甚明朗。但人若以吹毛求疵的心态读书,而忽略了真正的精华内含,那获得的除了满腹牢骚以外,也只能是寥寥几个大字罢了。所以读书人的心应像海一般宽广,容纳不同的光景与声响,才能完善自我。
王阳明创造的心学影响了无数人,我毋需再强调他的伟大,而对我们来说,能领悟心学的精髓远比了解他的生平更加意味深长。长时间的思考并没有让我豁然开朗,反而疑问愈发加深,比如良知究竟是何物?王阳明说人的心中皆有良知,所以能辩是非善恶。以这个角度来看,良知是辨别善恶的标准,因此我们问内心即可,我的第一个矛盾正源于此。何为善?何又为恶呢?当历史的时针拨回到几万年前,我们的先祖屠灭异类时,是善还是恶?他们是人还是非人?以我个人愚见,所谓的“善”其实是大多人的善,是为了维护一个组织稳定的制度,所以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时即便有杀人,也无法称之为恶。而我的这个观点恰恰与心学“心即理”有出入,我始终认为长在凡世的心又怎能不为凡事所动,眼耳口鼻又怎能不时时与外界接触,我们的言行又怎能不被世俗约束?这种矛盾令我苦恼,我期待有一天能找到答案。
心中虽有懵懂的地方,但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我却视之如珍宝。知与行并非先后顺序,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我理解的“知”不是名词,应作动词,是对自我的洞悉了解。只有知道自己的性格,禀赋,优缺点,才能做出合适的举动。那么怎样才算合适?这便需要在事上练,用行来检验知。于是对自己足够了解的人,从不追求虚妄的东西,而是一心一意把当下的事做好,成功与否也只取决于做得究竟有多合适。
暂放下良知究竟来源于内心还是外界的疑惑不论,世人确有是非善恶的标准,那为何有人成功了,有人却碌碌无为或者遗祸一方呢?我猜并不是他们善恶不分,而是作善的动力远不及作恶的便利。所以这是心学只能挽救良心未泯之人的原因,也是王阳明必须与宁王兵戎相见的原因。
心学是一门高深的哲学,哲学需要悟,更需要阅历去支撑,任何空想只会消磨意志,从而逃避现实,所以才要知行合一。王阳明说世上皆圣人,王艮不解,我斗胆猜测“圣人”就是能把简单的事做得不平凡的人吧,若果真如此,圣人可不就在你我他之间吗?这也许才是王阳明真正超凡脱俗的地方。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53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