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书》读后感800字
士是什么?孟子的说法最到位:士尚志!士就是有精神追求之人。他可以是教书育人的、为官从政的,也可以是从事农、工、商以及其他任何工作的;可以是博士,也可以是文盲。只要他“尚志”,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有利他的仁义之心,就是士。反之,任凭你厚禄、学富五车,但只为稻粱谋,为一己私利而活,全无精神的追求,也不算士。\
凡有精神之追求者,较之常人,对自身必然有更高远的期许,必然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所以,“不可以不弘毅”。“弘”指广大。什么广大?心量、心胸广大,大肚能容他人不能容的无数困难、屈辱、忧患;学识、能力广大,能迎接挑战、驾驭局面、挑起重担。“毅”指长久。什么长久?恒心、毅力长久。屈原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一辈子不能松,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是马拉松,谁笑到最后谁才最好看。“弘”是空间的,“毅”是时间的,合在一起,强调了生命的广度与长度,宋代儒家讲修身,对这两个字推崇备至。\
再有,就是漂泊,就是奔走闯荡,就是壮游天下,就是奋斗。好男儿志在四方。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能有多大出息啊。毛泽东十六岁时就“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就是士的精神。若干年前,我看松下幸之助的书,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动物园里的动物每天食物充足、悠闲自得,但只能关在笼子里;草原上的野兽则每天为觅食而奔命,饱一顿饥一顿,风餐露宿,但可张扬野性、自由奔跑。后者就是士的人生选择。\
儒家的传统倾向于把“士”局限于官员或知识分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在民间的影响力。而佛教经六祖惠能的改革,更加亲近当时文盲占人口多数的普通民众。今天儒家要复兴,就必须强调儒家是咱广大老百姓的思想,而不是少数精英的思想。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