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300字
这是一本极好的书,感谢夏昆老师把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写出来与读者分享,一个在当今教育“以成绩论英雄”的大背景下,能够做到寓教于乐、独善其身,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者通过课上古诗词鉴赏、古典音乐鉴赏、经典电影鉴赏来丰富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人人有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做主题分享,由古典诗词鉴赏,到现代诗歌鉴赏,又到后来的歌曲、电影、人物鉴赏,形式多样,已经成了‘百家讲坛’,为孩子们的文言文、作文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夏老师又是一个好父亲,每天晚上给儿子讲古诗词故事,为孩子打开了求知向上的窗子。
作者在教育学生和孩子时,虽然对社会现实、历史人物的评价极其深刻,但全部是正能量,值得我们学习。
我把作者对教育理解的原文抄在下面:
什么是真实的教育?这是一个被遮蔽已久的问题。我们教育的常态,如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一样,不过是一间黑屋子,没有门也没有窗,老师、家长和学生在里面垂死挣扎,奄奄一息……塞林格说他希望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的教育不是麦田,于是我想重新打开黑屋子里的那扇窗户,并好好地守护它,让孩子们看到世界的美好,看见生命的美好,我希望成为这扇窗户前的守望者。
先贤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但是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千教万教,教人作假。”在现行的教育体系里,老师和学生都在为了分数的路上狂奔,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被忽略甚至屏蔽。对良善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全没有成绩单上的数字来得重要。而这样的教育,已经背离常识越来越远。
什么是教育的常识?
很简单:教育是为了生命的美好,而不是相反。
《死亡诗社》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而看看我们周围,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教育如今天的教育一样如此地反对生命,反对美好:
在分数就是一切的大棒威压下,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戴上了眼镜,他们的书包巳经无法自己背动,必须用拉杆箱;初中生由于课业压力而自杀的消息已经比比皆是,引不起社会的轰动;高中生为了高考几乎与一切美好的东西——艺术、体育等——绝缘,有媒体爆出某名校学生到食堂打饭都要拿着语文书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被压榨得失去了求知的欲望,更耗尽了上进的动力,即使侥幸考人大学,他们的高校生活不过是男生打四年游戏,女生看四年韩剧,然后等着毕业成为蚁族……
这样的教育,如钱理群先生所说,要不培养出一群低智商的粗俗的利己主义者,要不培养出一帮高智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曾经有很多媒体向我提出同样一个问题:“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的回答都是同一句话:“回到常识,一意孤行。”所谓常识就是前文所说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命的美好而非相反。一意孤行,则意味着我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如以前一样。
特别喜欢作者分享的约翰·邓恩的牧师的祷告词: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
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