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时代》读后感800字
用俄罗斯套娃来比喻共情的分层:状态匹配、情绪感染 -> 关心他人、安慰 -> 设身处地、有目标的帮助,以从下至上的方式进行思考。从共情的核心层来说,可以追溯到哺乳动物,高层级的共情在高等级的哺乳动物如灵长类和海豚、大象等也同样具有,黑猩猩和人类就更为相像。作者想表达的是共情中最核心的功能,人类应该充分认同并发挥,往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注入温情。作者对道金斯《自私基因》中“自私”认为用词不当,我想可能是虽然理性但在情绪上过于的冷酷吧。作者认为一个行为是为了行使某一功能而演化出来的,但这一行为也可以行使其它功能,而且很可能是与人为善的功能。共情是人类合作的基础,所以出于社会化大量合作的需求,人类的共情演化的层次也是最高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这些都需要不仅仅进入他人身体,而是需要进入他人的大脑,设身处地,想他人所想。TED上脑科学家的研究可以参考一下,https://www.ted.com/talks/rebecca_saxe_how_brains_make_moral_judgments。并且对于道德的判断,也对本书作者的观点作一点补充。对于不同层级的分界线,作者有点故意模糊的意思,强调的是人类与动物的共性部分,也说是核心层部分。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不要丢弃内核,更不要反过来利用外层负面的部分,人类在这一点是教训深刻的。
要求公平的天性,其基础也是共情,在高等级动物中也屡见不鲜。对公平的两大不同观点,作者以美国和欧洲分别作为代表,对其中的利弊也作为分析,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确也是一个难题。
镜子测试来判断对自我意识的认知;人类成长过程和动物演化过程的对应;共情与具身认知,认同、共情、同步、合作;如何为朋友挑选小礼物;影像的直接影响力,直接通过感同身受,”景象触绪,情绪调动注意力;一系列认知过程又帮我们分析局势,这一切加起来就构成了‘共情型’设身处地“,这一点是比人类强大联想能力更直接的;亚伯拉罕体系宗教特别强调人超越万物的根源推测。林林总总,都有一点儿意思。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