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病隙碎笔》读后感_2900字

《病隙碎笔》读后感2900字

史铁生:《病隙碎笔》2

(接上)

我们很有可能象动画片里的二维人物,最终通过自己的研究认识到动画世界里有多少种色彩,是这些色彩构成了动画世界的一切事物,并且最终猜到了自己就活在一个显示器里,而且意识到驱动显示器的是一台主机(这台主机就是叔本华笔下的意志)。但那又如何?毕竟无论如何努力走不出动画世界,飞不出显示器。你能想象一个动画人物在我们的三维世界里鲜活的存在并且蹦蹦跳跳吗?这不可能,这就是人类的困境。

关于你是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灵魂命题。究竟有没有灵魂,这是个问题,目前的确没法确认。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这又给了宗教空间。宗教很像生活在现实中的一些人,他们神神叨叨,凡是你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宣称自己都能解决。问题在于,有时候,他们还真就是对的。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给我们的体会是无聊,胡闹。

也有有一种时候他们给我们震撼,使我们不得不静静的聆听,并且不得不多少被他们所感动,这就是他们那种发自心灵的虔诚和对于无限的无比崇敬的祈祷的时候。这样的时候,我们不免很惶愧,因为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东西:对于无限存在心怀的无比虔诚和无限崇敬的心灵。

作者不反对灵魂之说,他认为可能存在着灵魂。不过问题在于我们也无法认识灵魂,只能意识到有这么个情况存在(不能说它是东西)。作者举了一个理由:我只是我的一部分印象,我不能认识全部的我。那个全部的我,即是灵魂层面的我。作者把精神和心灵分开看待,精神是有限的,而心灵无限。人的精神分析世界,心灵包容世界。能够包容世界,这个存在它可能很庞大,很永久,它很有可能接近于神,但是我们无法认识它。

量子科学的发展为灵魂之说撕开了一道裂缝,量子纠缠也许就是灵魂的某种表现形式(我说不清楚,希望懂量子学的朋友跟帖,为我们解惑)。关于灵魂,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的确是可以离场的,起码在想象上可以。比如说我此刻躺在床上打字,我可以想象我从外面进来,目睹我躺在床上的样子,那是如此的猥琐,可鄙的形象。我首先闭上眼,找到离场感, 想象自己从外面归来,然后睁开眼睛,与门口的自己相逢。

中国气功和印度瑜伽,以及西方的催眠,都借助这种想象的方式展开。精神极度集中时,这种想象的确能够带给我们新奇的体验。

灵魂是个美妙的说法,比说法更美好的是它有可能真的存在,因为我们偶尔可以感受到它。当然,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这可能根本不是什么灵魂觉醒,而是群体潜意识的无意体现而已。亿万年的生物进化史,史前的印象都存在于我们的DNA中。人可以死,个体的消亡并不是生物DNA的消亡,我们在不经意的刹那可以触摸到史前或者前世的映像,意识恍惚的时候或者梦中,都有机会感受到。肉体消亡以后,意识消亡,但意志存在,归于本体。这样看,灵魂又颇类似于叔本华哲学中的本体意志,整体意志庞大无穷,分了一点给每个个体,用以驱动个体达到它的目标,个体消亡,意识绝灭,意志回归本体,直到进入下一个个体。

总得看,灵魂比较复杂,但我们恐怕无法否认它的存在。当然,即便真的存在灵魂,其实也与我们关系不大,因为它是另外一个个体。它并不服从你,而是你服从它居多。它不露面,当然也有可能露面了,但那又如何?你不认识它。

灵魂还是存在的好,我们死了,还有些什么留下比什么都没有要好。这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使我们顿时觉得活着多了一层意义,一种价值。作者说,科学家讲,抽掉一切的器皿中还存在什么东西。但是科学家讲不清楚是什么东西,我们姑且认为是各类灵魂碎片罢。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真的没有灵魂,我们就很难面对第三个问题:你去向哪里?

肉体消亡,物质的归于物质,这个没有什么好疑问的。精神的呢?心灵的?灵魂的呢?

所谓去向哪里,更多的是问后面这三个问题。不好意思,宗教又要跳出来了。宗教说,好人死了以后灵魂去向天堂,去往西方极乐世界。坏人的灵魂呢?下地狱,油炸火烧。有意思的是,如果地狱折磨的是肉体,肉体已死,折磨有个鸟用。如果折磨的是灵魂,灵魂永恒而肉体短暂,也就与肉体无关,干肉体鸟事。

我们总结一下,肉体与意识,精神,心灵是一体的;灵魂是独立的,另外的一体。肉体是物质的,意识是饥疾生老病死的感受,精神是个体意志的强弱体现,心灵是悲欢喜乐的触碰。灵魂是另外一个“我”。肉体之我是房子,意识是女主人,精神是男主人,多愁善感包容世界热爱世界的心灵是孩子,这是完整的一家三口。现在,灵魂住了进来,不用水也不用电,也不占地方,当然也就不交租金。对于这个沉默而无形的旁观者,这一家三口起初没什么感觉,看上去他们也完全不需要灵魂。直到面临那种生死抉择,人生绝大困境的时候,灵魂默默给予一点指引,一家三口瞬间醒悟,意识到这里还有“别人”,但是并不排斥,而是真诚的感激感谢。

有一天,一个宗上门传道,对这一家三口说,指引你们度过艰难的正是神呀。问题是灵魂在神之先入住这家人,神说乃是来者所云。如无来传教者,这一家三口知有灵魂,能感知灵魂,但实不知有神之一说。

灵魂如此重要,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去往哪里的问题也就因此而不存在了。肉体腐化而已,意识,精神,心灵,随之一并消亡。去哪里还重要吗?惟有了灵魂,这个就有了特别的价值。

比如地震忽然发生,房子及一家三口皆死于非命。房子也好人也好,已然如此,已经没有特别值得追究的必要。惟有还有一个特别的存在叫做灵魂,因此我们就不得不问一问,要去往哪里?曾经也居住在这房子里的无形灵魂要去往哪里?

灵魂所去,除暴死而外,不外四种归宿,一种是基本唯物的,王阳明临终所云:“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一种是佛教式,有点唯心,但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如弘一法师临终所书:“悲欣交集!”还有一种完全唯物的,如江青临终前所书:“主席,我爱你!您的学生和战士来看您来了。”最后一种是完全唯心的,如各派临终所述,无外以绝对虔诚之心,感激感谢上神的接纳,并且深信自己所往,即是极乐天堂。

以上诸种去法,后来究竟如何,我们实在不得而知。因为并没有谁死去了几天,在天堂或者地狱旅游观光了一番,回来向我们描述彼岸风光是如此如此,那般那般。我们知道,但丁的《神曲》和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一样,都是在无比清醒之际所讲的故事,做不得数的。

所以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找不到完整的答案。正如作者所云,更多的是一种进行时,而非完成时。以进行时开始,以进行时告终,生命结束以后的事情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总之不会就此什么也不剩了,因为物质守恒,所以肉体物质重新组合到别的事物生物上去了;至于灵魂,就更是飘渺无踪,追问无地了。

作者的一切思考,最终还是落到怎么存在的问题上。搞不清楚的,就这样吧。怎么存在更好,这是可以搞清楚的,所以我们努力在这上面下工夫。“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得”,并不问你愿不愿意是否喜欢,这是人的命运。既然如此,关于命运,作者也就得出了最好的答案:

“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真正的爱,是接受。接受命运,无论命运给你什么,你都欣然接受,乐并建立着,奉献着。

2019-1-9于三亚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67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