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集(典藏)》读后感1600字
读《鲁迅小说集》有感而发: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伤逝》
《鲁迅小说集》是2004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迅。
本书收入鲁迅写作的全部小说,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顺序编排,原有的自序仍然保留,以存原貌。这样,读者可以比较方便地欣赏鲁迅的小说艺术。用高亢的笔调,唤醒国民沉睡的灵魂;用深沉的目光,审视人们麻木的思想。对敌人,他犀利如匕首,有力似铁锤,口诛笔伐,声声呐喊;对民众,他关爱如亲人,恳切如师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本书收录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主要小说作品。鲁迅先生以力透纸背的笔力,将那个黑暗的时代所造成的人性与社会的阴暗描画得人木三分,不仅悲天,而且悯人。带给我们的绝非只有震撼,而是更多的思考。
1936年10月19日,现代中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停止了思想。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地赶来悼念这位伟大的战士。在先生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在先生56年的人生旅途中共为我们留下了300万字的作品,虽不算多,但却厚重,是我们民族思想发展中积累起的一笔珍贵的财富,至今仍有着深刻的意义,而先生本人也成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受人们瞩目与爱戴的文化巨人。在20世纪末的中国进行的一次“国民阅读调查”中,鲁迅在被提名的170位作家中高居榜首。
今时今日,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听到有恶人为非作歹,周围一群人在围观却无人制止时;
当你一次又一次地看见公交车站人群一拥而上,老人孩子被挤得跌跌撞撞时;
如果当你听了、看了这些而逐渐变得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时,你当知道,先生所批判的那“麻木的国人的灵魂”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可能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祥林嫂、孔乙己、夏瑜的悲剧仍会重演,阿Q的、阿桂的、假洋鬼子的行径仍在斥责中闪现。越是物质化的时代,就越是要坚定精神的立场,因为我们尤其迫切地需要张扬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深邃的反思与勇敢的批判。
透过先生那凝练的但含义隽永的文笔,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民族性格中深藏的劣根,探寻的是一条通往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那属于真正的大写的“人”的艰辛的旅途。
1936年10月23日,闻听鲁迅先生去世噩耗的郁达夫于悲痛之中断言:鲁迅虽死,精神当与中华民族永存。不错,鲁迅的名字早超越自身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外延。他的作品承载着他的精神成为我们民族血脉中最鲜活的血液。当鲁迅先生所追求的国民的真正的觉醒仍没有到来的时刻,鲁迅先生的精神就永远激励我们去为之战斗。
朋友,请你打开这本书。读一读鲁迅,让我们悉心感受一下来自灵魂深处那痛苦的警醒与坚韧的批判。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爱心]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