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5000字
本案的涉案人物之多,案情之复杂,推理之缜密,简直叹为观止!以下将主要时间线及涉案人员证词作简单整理。(以下严重剧透!!!慎入!!)
一、时间线
20:45 火车到站贝尔格莱德。
21:15 火车开出贝尔格莱德。
约21:40 男仆准备好安眠药,离开死者房间。
约22:00 秘书离开死者。
约22:40 瑞典太太不小心打开死者的房门,看到死者在看书。(最后一个看到死者还活着的人。)
00:10 火车开出温科夫齐。(火车晚点。)
00:30 火车陷进雪堆里。
00:37 ?00:45 ?死者房间响铃,敲几次门后法语回复“按错了”,同时,俄国公主按铃。(注:此处时间点出现矛盾,公主房间响铃时波洛看表是“差二十三分一点”,俄国公主证词是“差一刻一点”,有八分钟的时间差,但是这两个时间点作者又都交代的很肯定。)
约01:15 女仆离开公主房间,回自己房间拿毯子送去公主房间,撞上“列车员”(身材又小又黑,说话女里女气)。
01:17 哈巴特太太房间响铃,反应自己屋内有个男人,发现列车员制服钮扣。
解决完哈巴特太太的事情后,波洛叫列车员(米歇尔)拿矿泉水。
喝水后快要睡着时,有重物碰到门的声响,开门看到穿猩红睡衣的女人。
00:10-01:45期间, 秘书在自己房间看到有“列车员”从餐车方向走过来。后又看到穿猩红色睡衣的女人往餐车方向走过去。
01:45 上校回自己房间,秘书叫列车员去铺床,上校看到美国侦探哈德曼鬼鬼祟祟的开门观察。
二、死者及涉案人员信息
(一)、死者
死者塞缪尔·爱德华·雷切特原名卡塞蒂,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绑匪,参与多起绑架勒索案,且是阿姆斯特朗惨案的主谋,逃脱制裁后,更名换姓,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阿姆斯特朗惨案大致情况:
阿姆斯特朗上校,英国人,妻子是当时最著名的悲剧演员琳达·阿登的女儿,之后定居美国。她们三岁的女儿小黛西被绑架后撕票,阿姆斯特朗太太受早产导致母子双亡,阿姆斯特朗上校承受不住打击随后吞枪自杀。当时被视为最大嫌疑人的法国保姆,也含冤跳楼自杀。)
死亡时间:午夜至凌晨两点
尸体状况:死者身中十二刀,其中,有一两刀很用力,把骨头和肌肉上坚硬的韧带刺穿,还有几刀力度很小,像是随意划了几下。大多数刀口都是右手刺的,但有一刀很明显是左手刺的。还有两刀很深但血流比正常情况要少,是死后没多久刺的。
死者房间发现的线索如下:
1.有安眠药的空玻璃杯。
2.两根火柴梗,一根圆,一根扁,圆的是雷切特的,扁的是火车上的那种。
3.一块女人的手帕,很精致,绣着H。
4.一根烟斗通条。
5.睡衣口袋里的金表,表壳瘪了,时针指向一点一刻。
6.小桌子上烧焦的纸片,处理后显示:“记(得)小黛西·阿姆斯特朗”。
凶器:一把锥形匕首,在哈巴特太太的洗漱包里,洗漱包挂在与死者房间相通的连通门上。
从以上线索可大致推理出:
1.死者服用了安眠药,现场没有挣扎痕迹,应该是睡着之后,被乱刀刺死。
2.烧焦纸片上的字迹显示凶手可能跟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着密切的关联。
3.凶手至少有两人,可能有男有女,至少有一个左撇子。
(二)、以下为涉案人员证词及时间线
1.列车员
姓名:皮埃尔·米歇尔
国籍:法国
座位:正对着16号卧铺
时间线:
00:37 死者房间按铃,随后用法语道:没事,我按错铃了。(波洛证实)
接着去应了另一个铃,俄国公主的铃,公主让他去叫女仆。(波洛证实)
1:00 在雅典车厢和其他两个列车员聊天,聊了十分钟(另外两个列车员证实)
1:15 从雅典车厢回来,去应了美国太太的铃(波洛证实),接着去应波洛的铃,给波洛拿了一瓶水。(波洛证实)
约半个小时后,去给麦奎因铺床,此时麦奎因和英国上校聊天,后来一直在座位上。
疑点:看到一位穿猩红色睡衣的太太去过道尽头的洗手间。
2. 死者秘书兼翻译
姓名:赫克托·威拉德·麦奎因
年龄:三十岁左右
国籍:美国
卧铺:二等厢,六号下铺,波洛搬走后独自住。
时间线:
晚饭后 跟阿巴思诺特上校聊过。(波洛证实)
去找雷切特先生,记备忘信件。(列车员作证)
约00:00 在温科夫齐和上校下过车,从餐车的门,门没栓着。(阿斯巴诺特上校作证)
00:00-02:00 和阿巴斯诺特上校在自己房间聊天(列车员作证),期间列车员走过去一次,一个红衣服女人走过去一次。
约02:00 列车员铺床,上校回自己的房间。
3. 死者男仆
姓名:爱德华·亨利·马斯特曼
年龄:三十九岁
国籍:英国,在美国芝加哥待过
特征:瘦削整洁,一看就是受过良好训练的仆人
卧铺:二等厢,四号下铺
时间线:
约21:00 最后一次见到死者,为死者准备好晚上服用的安眠药,离开死者房间。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意大利人作证
4. 美国太太
姓名:卡洛琳·玛萨·哈巴特
国籍:美国
卧铺:头等厢,三号铺
时间线:
22:30 瑞典太太来要阿司匹林。由于美国太太已在床上,她问瑞典太太说门闩上了吗,此时手袋挂在门把上(瑞典太太作证)
01:15 叫来列车员(波洛证实),声称有男人在她房间里(证据:列车员制服上的纽扣,出现在靠窗的箱子上的杂志上)
5. 瑞典太太
姓名:洛丽塔·奥尔松
年龄:四十九岁
特征:高个子,山羊脸,传教士
国籍:瑞典
工作:护士长,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
卧铺:二等厢,十号下铺,与德贝纳姆小姐一间
时间线:
22:30或22:45 问美国太太要阿司匹林(玛丽证实她出去过,美国太太作证),不小心打开了雷切特的门,此时死者在看书。(注: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
23:00左右 上床睡觉。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 德贝纳姆小姐作证。
6. 俄国公主
姓名:娜塔莉亚·德拉戈米罗夫
特征:穿着华丽,长着一张蛤蟆脸的老太太,骨瘦如柴,体质虚弱。
国籍:法国
卧铺:头等厢,十四号铺
时间线:
00:45 按铃叫女仆过来(列车员作证,波洛也听到了这个铃)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女仆作证。
7.安德雷尼伯爵
特征:身形魁梧,长相英俊,蓄着一大撮漂亮的胡須,年龄大概三十多岁。
国籍:匈牙利,有外交护照
卧铺:头等厢,十三号铺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列车员作证(不包括01:00-01:15)
8. 安德雷尼伯爵夫人
姓名:埃伦娜·玛丽亚
娘家姓:戈尔登贝格
年龄:二十岁
特征:长着一张精致娇媚的外国人的脸,皮肤白皙,棕色的大眼睛,乌黑的头发。
卧铺:头等厢,十二号铺
时间线:
晚饭后 在伯爵房间,后回自己房间服用台俄那睡觉。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 哈德雷尼伯爵和列车员作证。
疑点:护照上有油渍。
9. 阿巴斯诺特上校
国籍:英国
年龄:四五十岁的様子。
特征:身形偏瘦,棕色皮肤,两鬓略有些斑白。
卧铺:头等厢,十五号铺
时间线:
00:00左右 与麦奎因下过车(麦奎因作证)
00:00-01:45 在麦奎因房间聊天(麦奎因作证),期间闻到了女人的香味(麦奎因证词可证明经过一个女人)
01:45 回房间睡觉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麦奎因和列车员作证。
疑点:火车上唯一抽烟斗的人。
10.哈德曼先生
姓名:塞勒斯·B.哈德曼先生
年龄:四十一岁
国籍:美国
特征:穿一身俗艳的方格西装,粉红色衬衫,别着华丽俗气的别针。伪装成浮夸推销员。
工作:纽约麦克尼尔侦探社的侦探,死者请来保护自己(有雷切特给哈德曼的信)
卧铺:二等厢,16号铺。
描述嫌疑人:小个子男人,深色皮肤,说话女里女气(此描述不适用于火车上任何一个人)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列车员作证。(不包括1:00-01:15)
11. 意大利人
姓名:安东尼奥·福斯卡雷利
特征:高大黝黑,会说法语
国籍:美籍意大利人
工作:福特汽车公司的代理人
卧铺:二等厢,五号上铺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男仆马斯特曼作证。
12.德贝纳姆小姐
姓名:玛丽·赫麦厄妮·德贝纳姆
年龄:二十六岁
国籍:英国
工作:家庭教师
卧铺:二等厢,十一号上铺,与瑞典太太一间
时间线:
早上05:00 看见有人穿猩红色睡衣朝过道走去,又高又苗条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瑞典太太作证
疑点:波洛听到的谈话。
13. 德国女仆
姓名:希尔德加德·施密特
国籍:德国
卧铺:二等厢,八号铺,独自住
时间线:
00:45 被列车员叫醒去德拉戈米罗夫公主房间(列车员,德拉戈米罗夫公主作证),在公主房间待了半个小时,中间回自己房间拿毯子,看到列车员从跟公主的房间隔了两三个门的房间出来。(又矮又黑,长着一撮小胡子,声音像个女人)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德拉戈米罗夫公主作证。
疑点:在女仆房间发现了列车员制服,制服兜里有万能钥匙。
需要解释的事情:
⒈有字母H的手帕。是谁的?
⒉烟斗通条。是阿巴思诺特上校丢的,还是其他人的?
⒊穿猩红色睡衣的是谁?
⒋假扮成列车员的那个男人或女人是谁?
⒌为什么手表针指向一点一刻?
⒍谋杀发生在那个时间吗?
⒎是更早?
⒏还是晚一些?
⒐我们能确定,杀死雷切特的不止一人吗?
⒑他身上的多处刀伤还有别的解释吗?
再仔细对一遍证词,留意一些细节,会跟随波洛发现以下这些不和谐的事情。
首先是男仆:
雷切特高度警惕,手枪还在枕头下面,不可能主动服用安眠药——男仆说谎。
然后是麦奎因:
麦奎因说恐吓信是死者烧的,麦奎因说话时的用词很奇怪,以及在死者房间发现了两种火柴,一种是死者的,一种不是——信是凶手烧的,麦奎因说谎。
然后是哈巴特太太:
哈巴特太太声称门闩在门把手下方,而在哈巴特太太的房间门把手上方一英尺的地方是门闩——哈巴特太太说谎。
接着是安德雷尼伯爵夫人:
安德雷尼伯爵夫人护照上的污渍和带“H”的手帕——安德雷尼伯爵夫人不叫埃伦娜,而是海伦娜,改变名字的做法不一定意味着她是凶手,但她一定跟阿姆斯特朗一家有关系,随后波洛证实了她是阿姆斯特朗夫人的妹妹。
安德雷尼伯爵夫人这样描述她的家教:英国人,高大,红发,年长,叫弗里博迪——与德贝纳姆小姐的特征正相反,说明德贝纳姆小姐也可能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家教,随后波洛也证实了这一点。
接着是德贝纳姆小姐:
德贝纳姆小姐熟悉“长途电话”这个词,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美国——德贝纳姆小姐说谎,波洛证实了她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家教。
德贝纳姆小姐和阿巴思诺特上校互相坚决相信对方是清白的,而他们声称在科尼亚车站才认识彼此——他们早就认识,而且深爱彼此。
还有死者身上左手捅的那一刀:
安德雷尼伯爵的手帕放在他上衣右胸的口袋里——安德雷尼伯爵是左撇子。
正如布克所说,“我们周围的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段,三天的旅程把这些互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 而其实是阿姆斯特朗一案把不同阶层、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十三个人聚集在一起。
因此接下来,波洛把剩下的人也拼进阿姆斯特朗一案的拼图。
意大利人——汽车司机
瑞典太太——护士
男仆马斯特曼——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勤务兵,后来在纽约做他的仆人。
哈德曼——深爱保姆苏珊娜
女仆施密特——厨娘(被波洛下套套出来的话)
阿巴斯诺特上校——阿姆斯特朗上校的朋友,战时,阿姆斯特朗上校救过他
列车员——保姆苏珊娜的父亲
最后哈巴特太太,张口闭口都是我女儿说我女儿说的老太太,她就是阿姆斯特朗夫人的妈妈,著名的演员琳达·阿登。
为什么怀疑是十二个人同时作案呢?
疑点1:雷切特服用了安眠药,00:37假如凶手在行凶,死者不可能发出叫喊声,这声音在误导波洛。死者死于01:15之后。
疑点2: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火车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看似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实际上火车上所有人都是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着密切关系的人。
疑点3:刀口的杂乱无章,十二刀,明显不是一个人刺的,而凶器却只有一把,且和每个刀口都吻合。
疑点4:大家描述中小个子说话女里女气的男人,与车上任何一个人的特征都不符。
由此,最后波洛给出了两个结论:一个正确的,一个错误的。
正确的那个就是,火车上13个嫌疑人中,有12个是凶手,动机最大的安德雷尼伯爵夫人很可能是伯爵代替她刺的。
而波洛所听到的一切只是给波洛演的一出戏,也是本来的计划:
让波洛和警察们以为死者是在00:37分,也就是波洛听到声音那个时候死亡的。然后这个凶手00:58在布罗德下车,车上每个旅客都可以提供一些证明表示这个凶手中途下了车,警察就不会怀疑到火车上任何一个人。
却没想到大雪改变了一切。
这场大雪把他们拟定的凶手困在火车上,没有人可以离开,他们所有人都有嫌疑,无法开脱。
他们不得不把事情搞得更乱,留下两条所谓的线索(这两条线索指向了不在场证明最充分的阿巴斯诺特上校和德拉戈米罗夫公主),编造了一个猩红色睡衣的女人,并撞了波洛的门引起波洛注意。
最后,布克提议选择那个错误的漏洞百出的结论,给这十三个人以救赎。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