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雾霾下的中国》读后感_800字

《雾霾下的中国》读后感800字

有点像采访稿,中间有的观点解释不够细致,想说破又没有的感觉,作者在最后一章说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行吧。
算是对雾霾的各角度的一次泛泛而谈吧,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内容挺有趣的,作为科普来说门槛较高,作为专业文章又论据不足,令人失望。
吐槽一下编电子稿的人,一是书只有区区一百页……二是前后重复至少有两处,三是部分错别字,可能是校对不合格。
《雾霾下的中国》笔记整理
1. 为何注意到雾霾?
从《穹顶之下》谈起,健康问题引出了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污染问题。
2. 环境问题的拐点何时出现?
也就是转机何时出现?水气土中,土壤由于起步晚、研究少,因此拐点晚。在估算时,是以排放当量作为拐点,还是健康效应,需要考虑。2014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计划2030年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拐点(峰值)。
3. 雾霾的成分是什么?
PM2.5中,硫酸铵、硝酸铵在重污染天气浓度飙升反映出对氨排放的控制不足;氮氧化物的减排不足,这是由于燃煤脱硝还未像脱硫那样成熟;各种污染物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和气溶胶等使问题更加复杂。
4. 京津冀地区污染有何特征?
PM2.5与臭氧的复合污染,多发生于冬季供暖高峰与气象条件不佳时。
5. 雾霾来于哪?
本地排放 区域输送。都排放到大气里,于是污染物是区域甚至全国性的。为什么不控制区域输送,因为以当下的科技水平难监测。(虽然目前已有雾霾源解析的相关研究,但是在监测上尚未有较为成功的即时监测数据。)
6. 雾霾带来的反思有什么?
使公众更关心环保了;环境监测的投入仍需加大;由于人口多,发展快,中国的治理之路需从宏观政策入手;治理环境带来的健康效益是高于成本的。
7. 如何控制雾霾?
区域联防联动,问题在于责任划分不够细致。
8. 从雾霾成因入手该如何控制?
成因:环境污染—政府统筹治理—经济结构—能源结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79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