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乐天下:范仲淹传》读后感1300字
初知范文正公,是学生时代的时候学习的一篇《岳阳楼记》和《渔家傲•秋思》《苏幕遮》两首词,当时只是道寻常,老师给我们讲得也只是文字方面的内容,譬如作者的写作手法,作者写的这些句子说明了他的何种想法等等,那时候只是为了应付性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已,并未做细致地了解作者写下这两篇传世佳作的背景,当现在阅读完此书之后,虽然书中会有几点不太认同的地方,也有几点常识性的错误,但完全不影响我对范文正公的人生的整体了解,还是以最熟悉的这几篇最熟悉的佳作来说,其实这都是在范仲淹五十岁之后写下的,那首《岳阳楼记》正是在他再次被贬之后应好友滕子京所嘱写下的,此时的他已知天命,所有的表达都是水到渠成,这不仅是自己几十年经历的最好发声,也是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士君子集团的发声,忧乐天下!而那首《渔家傲》词第一次读起来确实与其他北宋的婉约清新词不同,北宋初年,诗词大家也许大家想到的都是如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一类的词人,但看完此传记,可以说日后的苏轼词可能在一开始就受到了范公的影响,也许很多人不太知道,年少的苏轼会以未能向范公拜见一面引为人生一憾事。那两首词是写于范公作为统帅之一在西北与夏元昊军博弈对垒的时候,战场画面如何雄浑悲壮,词中种种我是分析不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何以言事!想必大家也都能体会出自己心中的那片战场。
以上只是简述两篇我们最熟悉的范公作品,但更要了解范公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前往朱家,改叫朱说,随继父周周转转,研心苦读,交友涉猎,仗剑汉中,27岁中进士,之后归范家宗亲改称范仲淹,之后上《万言书》,经伯乐举荐逐渐展示政治才能,上书劝刘太后归权于仁宗,一身正气敢为天下先,倡后世所称范公堤,办教育,交诤友,举荐良臣,再因权臣诬陷为朋党再贬,几经起伏未改其志,后被启用任西北对抗西夏的将领,冷静分析,引经据典,聚陈利弊,攻守皆有备,这完全不符合我们对宋朝只是文人做主的看法,其实宋初的这段时间,甚至是后世宋朝的很长时间内,不乏能文能武的将才,文能居庙堂地方善其政,武能处战事前沿独挡一方。重文亲武从来都不是,只是代表皇权的禄小人集团和志为古仁人的士君子文化的矛盾一直都无法消除,改革也许是一个办法,有主上的推动,也为了改革扫清了看似的障碍,范公代表的改革派的“庆历新政”为何像闪电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其中的主张放在今天都是为政之道,一千多年前的他们便有了蓝图版本,所有的变法维新最怕的是朝令夕改,一件看似很平常的“进奏院事件”让改革派不知所措,而夏竦伪造的谋反案让皇帝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决定,最终皇权的劣根性完胜改革的初衷,改革派流放排贬,此时的范仲淹没有任何辩驳,烈士暮年的他在内心很平静,为范氏宗亲兴办义庄,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品文论证,提携举荐良臣,帮助朋友等等,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于当时确实是一个标杆的人物,文学造诣众人皆争传,军事才能终被证明他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思想主张为以后的宋理学也有了最初的基础,改革的尝试失败不能否认他的大局观和历史观,也许历史的局限性正是让一切不怎么完美,但正是这样,他的历史地位不比其他人如商鞅,王安石等低,他值得让世人铭记,功传天下!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