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读后感1000字
最近在上心理学的课,看到这本书的简介与心理学好像有点关系就来看看了。国内由张一山主演的《柒个我》跟这个《24个比利》有点像。一开始就被对这24个人格的介绍吓到了∶一个男性的躯体里有女性的人格,这个不算太惊讶,现在好像很多男生也有意无意地非常女性化;里面还有小孩子的人格,这个也可以理解,有些大人也有非常孩子气的一面。令我震惊的是不同人格居然有不同的身高体重,但明明他们就居住在比利的身体里,而比利的身高体重是基本固定的。
书中有人问道∶“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是不是都存在着其他人格?”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记忆丧失。”哈丁答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像戴了面具一样在不同的场合转换成不同的角色,但却不是多重人格或精神分裂症患者。
对于比利的多重人格,我偶尔也会有点羡慕。因为他的不同人格掌握着不同的技能甚至能说好几门语言;他们只要不站在“聚光灯”下,就可以退下去钻研学问,精进技能,这就好像拥有超能力一般,有种分身的感觉,同样的时间里他们可以做比正常人更多的事。但这是他们严于律己的结果,如果我们常人也能抵住诱惑,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时间,再加上自身的天赋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比利不是常人,他所缺乏的是掌控和使用这些技能的能力。他时常陷入混乱,时常无法控制出现的人格,不可避免地失落时间。他的技能被体内的具有犯罪倾向的人格利用后对社会的秩序,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但却必须承受别人的指责和来自法律的约束。从这一点来看,他是不幸的,他因此遭受了来自心理和生理的折磨。但是这一路一来,还是有医生护士和法官之类的人信任他,对他伸出援手,还是有人爱着他,没有放弃他。这本书的结局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社会对像发生在比利身上的事的接受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我本以为结局会是比利成功完成人格融合,社会最后也接纳了他,一切皆大欢喜,会是个happy ending。但是并没有,直到本书完结,我还没有看到这个结局,比利的治疗仍在继续,本以为会被爱情眷顾,到头来还是免不了心碎的结果。但不幸中的万幸就是比利终于能转到阿森斯心理康复中心接受考尔医生的治疗,算是得偿所愿。希望比利最后能真正完成人格融合,自信地回归社会,相信那时候的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阻止虐待儿童的初心更加坚定,对社会有了更多的包容、理解和爱。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