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读后感1200字
唐朝之亡,原因复杂,最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因人而设,没有一套好的制度来管理人与国家!
自秦以来,中央集权的政治形态已建立,然而多有反复,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前期的皇族内斗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斗争,加上士大夫获取到的一部分权力,中央君主难以集权,地方上封国与豪强,分享权力,最后黄巾起义,群雄并起,国家名存实亡,沿至两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分裂,地方上的将领一直保持着很大的兵力和权势,而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标志着中国士大夫集团逐渐走向堕落,有汉以来的家国观念逐渐为宗族利益所取代,直至隋唐的一统时,中央权力并非实权,处于虚化状态。唐朝之败亡有四:
1.制度因人而设,而非制度管理众人。唐朝在历代的基础上,对政府和行政做了很大的完善与修正,中央三省六部制与地方州县制的确立,从形式上确保了权力平衡,然而隐患在于制度因人而设,没有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皇帝,宦官,士大夫,外戚,地方藩镇,不存在强制衡,任意两方势力的联手,就可以推翻制度上的安排,武则天的称帝,就是外戚势力与庶族的结合,挑战了皇权与门阀士族,他们的争斗撕裂了国家,士大夫集团分化瓦解,国家观念被个人集团利益取代,对唐帝国的伤害是巨大的,皇帝只可能联合宦官势力,来打击外戚与士大夫,宦官势力进一步做大,开始染指军队,士大夫集团也进一步分化,党争贯穿始终,党争于国,犹若水火之于大树,过涝过燥,树不得而长,必死!
2.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弱化。唐中央政府,下放军事财政大权于地方,特别是边关地区,以致于中央在地方叛乱之时,只能去镇压,而无力灭于萌芽,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如独立王国,诸藩镇喜则连横自保,怒则相互攻伐,任命官吏,收取赋税,完全自主,视中央为马猴,动辄反叛,中央毫无尊严,往往只能虚应,敷衍了事,藩镇问题一直是唐朝最为致命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终也导致了它的灭亡。
3.军队属于私人,不属于国家。
4.没有一个稳固的边关环境。唐始终面临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虽不致于伤其命,但边患会加重国家的负担,引发内部矛盾的激化,使地方将领权力逐渐做大。
5.士大夫阶层精神的沉沦。知识分子阶层道德沦丧,屈服于强权,精神上一次又一次被,那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士大夫阶层没有了血性,国家就没有了脊梁,没有了眼光,缺少了进取精神,那国家注定没有发展,所以出现官员多次投敌,勾结邪恶,威逼皇帝,就不奇怪了!
6.宗教的危害。秦汉时期,中国人是一群极具血性与抱负的群体,崇尚建功立业,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而有唐一朝,道佛并举,特别是佛教的消极悲观避世思维,造就了一批满嘴假仁假义的家伙,看似高雅别致,实则愚昧至极;古代中国人思维是辩证的哲学思维,为唐一代,渐渐丧失血性,以趋利避害,保命为高,对后世危害极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