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棋王》读后感_1000字

《棋王》读后感1000字

生命的深刻,生活的真实。

在那个开荒、革命的时代,知青们满腔热血地来到乡土山野,体验劳动,同当地人一起泥土里刨吃喝、搞生产,但这些看似偏僻又原始的地方,却一点都不简单,细细究来,这些短小的故事里藏着人世的大悲怆、大沧桑。

三个简单的故事,棋王、树王、孩子王,也是三个人物,都是异于多数人、脱离主旋律的存在。

棋王是个“棋呆子”,嗜好下象棋,除此之外没啥特别,斗争时不合群,借串联之机到处下棋,还向捡破烂的学棋,也因此被批。他出身穷苦,因此在吃上十分不浪费,那副不放过一粒米的饕餮食相使人觉得在生存面前人都是卑微的,但在象棋上面又显示出高超、威武,结尾那场以一敌九的盲棋大战更是震撼人心,这揭示了人脱颖于生物圈的根本原因,吃喝之外能作探索,进而悟道,给了人枷锁下的尊严。

树王是退伍老兵,沉默矮小,铁一样结实。一开始就用钳子般的“握手”表示对知青的不欢迎。他知道知青们会来砍树。他宠爱山顶的那棵大树,高大繁茂,当地人认为成了精不敢砍。但知青不信邪,树王阻拦无果,毕竟知情代表了国家意志。最后的树被砍倒,满山的树尸被焚烧,场面惨烈,一只小鹿在山顶上演了求生的悲壮。树王也自此衰亡,尽管强壮如斯也无能为力,他的感情同树相连,他悲悯,才无法承受自然生灵的被屠戮。人类的自私、自大与残忍在那里如此淋漓。

孩子王相对前两篇要缓和得多,讲教育主题。“我”被选中教初三语文,但孩子们基础太差,课文教不下去,还是批判文章,他觉得教来无用,索性放弃讲课套路,从生字与写作教起。这当然极好,但革命将一切抓在掌里,“我”稍有点出格就被撤回队里去了。命运本就注定这些孩子走不出大山,学点儿有用的都不能。更显命运之残忍的是,像王通这样勤奋、孝顺又聪明的好苗子,却得不到好教育,大概只能如父辈一样,默默下去了。

我觉得他们其实是平凡的,只是在那样一个群体性狂热和荒唐的年代,能保持住平凡才显示出奇异和伟大来,因为平凡是人本来的面目,抛开那些虚假狂妄的“斗争”,人才能活得像个人,才能有人情味。

还有,文中通篇的如此原始、粗俗的白话与土语,竟然这么的有活力、有韵味、有表现力,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极为细腻,对傍天晚景的描写也尤其美,铺开卷面,涌来的都是泥土混合着汗味与草味,多么真切又熟悉的味道,我们在城市里生活了太久,怕是快要忘了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08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