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童度河》读后感5500字
《月童度河》 读书摘记
△他说你极为用力,喜欢想得完美和理想主义。我当然知道这些未必是优点,但没有这两条,人不可能完成任何事情。很多人都是由于不用力以及过于现实和理性,半途撤退。这样的事见过许多。冒险的心需要一种沉沦的动力。
好像有一种剧烈和专注,享受这个走偏激路线的阶段。拥有一个奇幻的水晶球,小心翼翼顶着它走路。力气大,用的时候没有保留。有时想,人的生活不是在于活多久,而是在于是否活得足够。
活得足够,即是一段充分拆解和粉碎自己的过程。
△人的困惑若拘泥于世俗层面,逃脱不出婚姻、家庭、爱、孩子、工作、经济……诸如此类的主题。这些要素构成现世的安身之所,也是坚不可摧的牢狱。
也由此警惕到,人多么容易生活在意识的牢狱里,粉碎自我需要很大的智慧。
△某个阶段,若业力不松动,除维持原状没有他途。如果足够勇敢,应该继续扛起所有问题往前走。直到因果成熟自动脱落。人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不是试图找到答案,而是背负到可以卸除的那一天。
△人必须在自我意识上先死一次,才能重活。
△所谓苦海,是情绪和妄想的苦。人无法充分满足它们。苦受够了,必定上岸。
△接受是一种态度和能力,然而放弃也是一种态度和能力,亦非全受,亦非全弃,适时适当做出选择更是一种态度和能力。
△我们希望过健康、自然、合理、适宜的生活。只是它这般代价沉重,不可思议。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服务于比较广大的目标,没有信仰,人与人之间,只有自我满足、一律为自己的方便做打算,就会弱肉强食。无信用,彼此自私暴戾地相待。失去敬畏,互不援助,进一步弱肉强食。这便是恶性循环。
△教育不是机械地喊几句口号。对他人尊重,为他人着想,对事物认真对待,需要一代代无限真诚地传承、耕耘。美德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授,恶习也是同样模式。
△被物质价值观推着走的生活,是个怪圈。依靠消费和娱乐活着,肯定不是正途。
人们需要的是,有心灵支撑的均衡模式。真诚和有效的生活方式,精神与灵性有追求,真正地相爱。以及为别人服务。
△文字再华美不羁,如果只是在妄念、欲望中盘旋,即便呈现人类灵魂深处的苦痛与分裂,也仅算是完成艺术的任务之一。最终有效的文字需要超越这些,需要有觉知有锐性。
△热衷最基本的欲望,意欲彻底拥有、享受世俗愉悦和虚荣的人,不可能继续从事创作行为,或试图走得更深一些。
△作家精神独立,才可以让这个职业被人尊敬。否则,有些人的角色,会更像是政客、商人、小明星、表演者、流水线的文字制造者、虚妄的偶像和投机分子。
△美和地狱的力量一样强大。很多人为所谓的创作生涯,榨干生命汁液,以痛苦来供养创造力。但有些痛苦,只是从不试图做任何改进的习性。
△有时堕落的力度,让人们妄认为是勇敢,其实仍是虚弱。
上升虽然缓慢却更可贵。那是为自己获得的自由。
△“一位作家作品的深度,得由穿透作家心灵痛苦的深度来决定。”这里所依赖的,不是痛苦的深度,而是穿透的深度。这是有区别的。
△人们喜欢一个艺术家贫穷、落魄、堕落、早死,觉得这样才是一种资格。一些读者由爱生痴,见不得作者得到生路。最好她或者他永久地漂泊,无子女无爱人,孤独终生,落魄死去,自杀最酷。但人不是为艺术而牺牲,而是应该以艺术为工具达到自我救赎。精神疾病并不是什么勇气。
△生活是自己在过,智慧与福报要慢慢累积。这是一种选择。所有人留下的痕迹,作品也好,物质也罢,最终不值一提。对作品不必过于执着和自傲。所有的一切只是走到对岸的工具。管好灵魂,让它找到道路,这是重要的。
△任何人不必觉得自己有多与众不同,或有多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越应该用心灵去做探索和表达,逆流而上。
△在公众中迅速流行的用语大多有简化、粗陋、贬抑的特征,扭曲和抹煞事物的真实本性。追随、模仿流行俗语,不是好事。
△“除非我们对痛苦有一种理解、能接受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痛苦……就如在摄影时,不仅光线是唯一的要素,阴影亦是必要的。”
△“业是我们没有完成彻底的事,因此你会回头看。”所以,好的方式是,完全地终结手里经过的每一件事,这样才能放下。软弱地拖拉,有保留地付出,都是对自己的剥削。不管是在午后做一道苹果派,还是需要长久承担的责任,都当如此面对。把事情做完尽,不再回头,没有拖欠。糟糕的是那些半途而废、不彻底的人与事。
△文字、色彩、音符、形体……种种想象和创造,最终应是一种供养。当心足够丰富和敏感,整理出这些生命的重量,给予他人一起分享。围观而热闹的人群渐渐散去,最后留下懂得真滋味的人。
△事物在被标签化、模式化、物质化的同时,人的心力开始萎缩。人们无法理解真实事物,也不能正视自己的当下。
△问他,会怎样地去爱一个你爱的人。
他说,就像爱自己那般地去爱他。有时可以温柔地揍他,但所有的动机都应该是让他更好,而不是提供所需,让他沉迷。有时离开是必要的。有时,继续试炼也是必要的。
互相深挖,彼此认可,势均力敌。
否则,师将不师。
△除彼此的欣赏、陪伴,始终有一种独立、矜持、文明及各担责任。或许,克制而有节的情感才能长远,并具有深意。需要对彼此的质地产生真正的理解与爱慕。
△很多人对待他人的方式,就像清点他的行李。只是确认它在不在,在可控的范围里占有它,而不是认真对待,享受彼此的存在。太深切执着地爱人,或者太深切执着地恨人,均是一种自私。
△让对方去做想做的事情,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让他兜转长路后去思考做的一切是否正确,以此检验对你的感情抵达哪一层深度。控制和操纵,其根基是软弱和恐惧。要做到的自信是,由他走到哪里都可以。你总是与自己的心,平和而丰盛地相处在一起。
△对语言和文字过于熟练的运用,有时是一种禁锢。尤其不能在人际关系和好胜心中运用它。
△有困难有考验是好的,否则会错认自己完美无缺。如果有人挑战你的负面情绪,激发出不愿呈现的状态,看到自己的失控、冲突、漏洞百出,珍惜他们吧。这一切来之不易,含有深意。那些有力量摧毁我们的价值观和种种偏执的人,感谢他们的出现。这种价值,不是身边给予赞美、附和、敷衍、忍耐的人所能相比。
△再没有比专注更没有烦恼的。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它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
△人无须太长寿,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完成各式任务,尽心尽力。死时安宁完满。
△所谓傲慢,也可说是人常以为自己头脑中的一切是真相。
△我们是自己过去的结果,未来就在自己双手中。”
△涅槃,在语的翻译中,即是“超越痛苦”的意思。
△但知道在一些境地里无计可施,人失去控制权时,顺从是可靠的状态。
△人的伤口,难以示众,也无法说明,只能分头各自找到角落躲起来不为人知地反复舔舐,直到创痛痊愈。最终要面对的现实是这个。即使某一刻,我们是可以一起围绕火焰取暖的人。
△其实所有事情到了最终,是非成败不是紧要。紧要的是我们曾持有过的诚意,以及为了实践而做出的一次次挣扎,一次次付出。我们无法借用他人他物来试图解决自身问题。最终,一切都要从自身出发。要回到自己的身心之内。
△人除非自己醒来,无人可凭靠。你只有经历对他人的穷追猛打,再经历一次他人对你的穷追猛打,看到曾经有过的错误和一些做法的不可理喻。只能走一段弯路,自己醒来或一直不醒。人是僵硬和自傲的动物。
当你真的意识到了想要自我拉扯去成长的时候,那才是真的成长了,那种你能够真切的意识到你不想继续迈着原始的步子,漫无目的的随波逐流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加快一下步伐或者缓慢而带有频率的迈开你脚下的每一个步伐的时候,你和别人的路也就由此分开,人生也渐渐因此而变得丰富起来。
△美的事物一定需要被别人发现和承认吗?事实上,只有同种属性的心,才会觉得它美。不需要任何吸引、刻意、徒劳、维系,出现在彼此面前即是相认。只需要静静地等着。
△无法真实感受自己的痛苦的人,对他人也会格外地麻木和残忍。
△“叶子被雪的重量越压越低。突然间雪滑落地上,叶子却一动也不动。就像那叶子,保持在张力的最高点,直到那一击从你身上滑落。”
△尖酸刻薄的措辞,无论出自哪种性别,不外是隐形的嫉妒和自我优越。
人与人何必奢谈理解或评论,不践踏对方已经算是基本善意。但有时,我们连这种善意都无法保留。不知道这是在践踏自己心中良善和福德的种子。起码可以保持沉默。
△无论是贬低攻击他人,还是追随信服他人,得到的都不过是虚妄的自尊和欢愉。它们不会使内心的清净和洞察增长一分。比较有收获的,是能够发现和吸取到他人身上的美好能量,如果没有,他也不是你能够评判的问题。让自身强壮的唯一方式是,首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在生活中能够自在优雅的人,第一个首要,珍惜生活,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扫除时,全身心投入扫除,做饭也同样。接触孩子的那一瞬间就成为完全彻底的母亲。端茶时能够聚精会神的人,干其他任何工作也会竭尽全力去做。不珍惜瞬间和现在的人,不会有充实的人生。
△事情做完便把它忘记。能忘得如此彻底和自在,是因为的确全心全意对待过它们。
△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分内的事情。不索取无关的远景。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和评断。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这世间万般幻象都只是心的镜像。只愿在时间中慢慢成为单纯的人。
△她的母亲,生性独立,所以也从未真正地溺爱过她。有时对她的需求或情绪故意不见,向前一步,等待她自己振作。也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她,认为她美或聪明。母亲一丝丝自豪或沾沾自喜都没有。但她告诉她要学习卓尔不群的能力。其他的孩子在欢呼的时候,你未必要跟着他们同乐,除非你真正觉得有乐趣可找。不要畏惧我们自身的孤独。永远,永远都要如此。
△她们之间的关系有一种独立和互相尊重的意味。注重与她保持略微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是,给予对方重视的感受,但不侵扰和控制对方的情绪和意志。
△女人即便身为母亲,重要的核心,依然是有自己的生活。母亲不仅仅是给儿女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能卸去自我的力量只围绕孩子打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要成长,应是如此。
△对孩子来说,不必故意要说什么明显的道理。只要能做一个安静的人,不在他身边制造抱怨、指责、判断和否定他人的噪音,也不去做损坏周围的事,他自然会清净。一些大人在言论中完全不顾忌暴露出自己的负面。
没有什么是比存在本身更重要更强烈的教诲。语言不重要。我们如何对待周围和彼此很重要,这代表着自己。
△有人送她硕大的一只石榴。太喜欢,把它塞到衣服里面,搁在肚子上,当作自己的孩子。晚上坚持抱着它睡觉。
△做食物是永恒的爱的表达。没办法,你爱这个人就一定会做东西给他吃。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孩子。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女人若做不到心有慧眼,胸有真意,无法令一个心思敏锐的男子产生珍惜。
△男女的个性,都不可是纯粹的阴性或阳性。各自都要略带些女儿气和男子气,这样才是真正的平衡和谐。太男子气的男人,或太女子气的女人,终究是不那么可爱的。或者过于地粗糙,或者过于地造作。对待感情的方式,也是固执而冲突,难以彼此体会感知。
△有自由的感受,才会给予他人同等的福利。
△有些人的存在,让你知道,可以试图学习跟他一样。有些人的存在则告诉你,他的所言所行,相反着做就很好。不妨认真体会和感受所遇见的任何人。
△以往也爱跟别人理论,试图控制局面。现在不多说什么话,愿意让事情自动发生和变化。以直心对人是始终奏效的,只是这直心需要懂得沉默,否则伤人伤己。
△人所谓的解决总是从自我立场出发,需要解释自己说服对方。对方也是如此。这都不是最终。最终是有一个点,你被自己说服,对方也被自己说服。需要的是那一段被各自说服的时间。
△“不要回头,也不要停下。”
△如果有人学习,没有用来研究自己却在讨伐别人,觉得别人都是问题而自己完美无缺,咄咄逼人,审判他人,这是在把法教当成一种装饰自我的奢侈品。应该对外界的所生、处境、状态、结果,保持一种接纳和开放。这种深刻而强烈的体验,会把边界扩大。
△学习的人逐渐拆解武装。不需要智力、情绪上的优越感,不需要用这些武装自己。不会咄咄逼人,也不会振振有词。柔软、随顺、朴素、谦逊,逐渐凸显。并且关注和照顾他人的需求。
△放纵心的活动,会加剧我执,并因为强烈的自我产生出困重情绪。只要生存于现实,每个人都在备受考验。有很多人在教你怎么防备怎么保护,谁更狡猾和冷酷。但很少有人能够教你怎么去碎裂自我。
△“内心的困惑既无法归咎于他人,也不能期待别人鼓励或肯定我们的修行,而必须将自己视为一己之无明与觉悟的根源。”
△如果我们有约,就会遇见。有人窥见光,微微照亮脸庞。如此,他才会相信,并自己去寻找。已彼此等待许久。我在这里。看见我,靠近我,与我相遇,与我融汇。如同春光寻觅到山峦,如同明月感应到净湖。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