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增订版)》读后感_1500字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增订版)》读后感1500字

从人的存在价值和与之相称的、有尊严的公共生活来思考记忆,记忆就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记忆?记忆什么?以何种形式记忆?偏重什么记忆对象?如何在记忆中汲取人类共同的教训?伴随作者的思考毫不犹豫读完了此书,兴趣大于一切,有些书拿起来就不想放下。就像遇见一些人,遇到了就不会忘记。读此书其实我是想解决我眼前的问题……
每天读一段做笔记,文字的魅力不在语言的华丽而在文字的吸引力。先看目录再看特别吸引的章节再看特别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阿伦特雅斯贝尔斯加缪施密特……中间也会读其他比如《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1566》《遥远的救世主》《欧洲中世纪》……这些乱翻书听书的过程也非常惬意愉悦自己……
为苦难作见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现作见证的意愿,不仅需要见证者开口说话,而且还需要有愿意对受害者付出同情心的普遍公众和允许受害者说话的社会环境。想起来《少年p的奇幻漂流》……
一个软弱的人,特别希望有坚强的人支撑我们的理想。我们并不是革命者,没有勇气,勇气很重要。亚里士多德说,你要是不害怕,你不是个勇敢的人,而是个莽撞的人。我如果没有体验过软弱,我不会知道勇敢是多么可贵。只有认识到人性的黑暗,才能知道光明在哪里。
阿伦特特别重视趣味在抵抗市侩主义的过程中的意义,她作了如下精彩的论述:“趣味作为一种真正有教养的心灵,只会在品质意识深入人心,美的东西被广为认同的地方起作用;因为趣味在品质中间分辨和做决定。这样,趣味以及它对世界之物随时警醒的判断,限制了对纯粹美的东西不加辨别、无节制的爱;它为制造和品质领域引入了一种纯个人的因素,也即为之赋予了一种人文意义。趣味驯化美的世界却不为它所征服,它以自身‘个性’的方式照料美从而创造了‘文化’。
趣味是一种文化能力和审美品质,它诉诸判断和决定,它对世界的兴趣是“无功利的”,它凝聚为有教养的个人的精神气质。而有教养的人在阿伦特看来,应该是一个“知道如何在古往今来的人、事和思想中,选择他的友伴的人”。阿伦特引述西塞罗的话指出,对于真正的人文主义者来说,无论科学家的确定性、哲学家的真理,抑或艺术家的美都不是绝对的;人文主义者既然不是专家,他在运用趣味和判断力上就不受各门专业加给我们的强制
说点题外话,“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在中国已经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说法,至于这个说法出自塔西佗哪部著作的什么地方,却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即便是一些讲究学术规范的中国学者论文里提到,也都没有出处,只是作一个解释性的说明: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喜爱塔西佗的是卢梭,他还翻译过塔西佗的作品,由于卢梭的民主思想,这并不奇怪。但是,主张君主制的伏尔泰非常讨厌塔西佗,他认为塔西佗把人性,甚至是专制暴君的人性,看得过于阴暗、肮脏和险恶——就算是暴君,又怎么能像塔西佗记录的那个尼禄那般残暴、阴险、邪恶,嗜血成性?但是,在许多欣赏塔西佗的人们看来,邪恶当道和多灾多难时代的人性残缺正是塔西佗所揭示得最深刻的东西。每当人们生活在一个道德腐败、政治失序、欲望无度、民风败坏的时代,眼看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比比皆是,痛感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寡廉鲜耻,却无能为力,既不能指望制度变革,也无从期待人心归善。这时候,人们阅读塔西佗,就越加能体会他笔下那个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与自己时代是多么贴近。与后来的专制相比,罗马的那种专制确实还不能说是最邪乎,最令人发指的。专制不知道要比罗马专制凶残和暴虐多少。
谁此时身无住处,将思要家何为。
谁此时灵魂无处安放,将意愿孤独长存,
意愿清醒、阅读、写信绵长
并在林荫大道不停
徘徊,落叶纷飞。
20190202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15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