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1200字
仰望浩瀚星空,方察觉地球家园的孤单;回顾人类历史长河,才认识到自己如滴水般渺小。想起翻开《人类简史》的初衷,希望客观理性地看清(轻)自己,此时欣然如愿。
不过,我们终究不应看淡人生的意义,不应责怪历史的洪流吞没了个人。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史诗,我们这一生所见证的,都是百万年积攒的奇迹。260万年前的石器,30万年前的火,7万年前的语言,3500年前的文字,200年前的蒸汽机,与50年前的计算机。一切都似必然,一切却都是偶然。即使有无数的平行世界存在,我们目睹的仍旧是独一无二的色彩。
欣赏作者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且标明出处的素养,以及许多“清奇”的思路。尽管我有时候也会梗起脖子跟作者的观点较较真,但多数时候是在拍案叫绝,被引导被启发。
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及其思考记录一下:
-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 历史上曾有时代有多个(生殖隔离的)人种同时存在,我们智人的存在时长也并不是最久的,只不过是如今唯一存续下来的。
- 火的使用是革命性的,认知革命接踵而至。不同大陆的人种纷纷学会使用火,是基因中的必然吗?
- 农业革命的赢家究竟是谁?是人驾驭了家畜作物,还是家畜作物依托于人保留了基因?基因能否存续久远,也许是真正的万物法则。
- 文字的发明时代相当近,在3500年前,出现在两河流域。在随后的一千年间,文字迅速出现在各个大陆。此处又有一个疑问,在文化甚至地缘上并不互通的时代,为何文字这个概念会迅速普及(且各地区文字相差甚远,说明并不同源)?如果文字是人种智商的象征,为何进化起跑线在百万年前的各大陆智人,智商进化同步率会精确到千年?神秘神秘。
- 推动人类全球化的三大关键词:货币经济,帝国秩序,宗教。
- 宗教中的泛神论,二元论,一神论的比较。亦属宗教的人文主义,民族主义背后的原因。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同样也是宗教…
- 我们活在最和平的时代,因为战争成本过于昂贵,且逐渐无利可图。经济的全球市场、经济链条的全球细化分工更使得战争成本高昂。
- 人开始富裕了,生活更丰富了,但并不会更快乐。快乐只是神经学上的小事,如同寒风中的战栗那么单纯。
丢开这些乱七八糟的知识点,我要抛下仍萦绕心头的最大大大的疑问:人类的智力究竟是怎么回事?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计算机网络,人类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载体去承载自己的思考,这种处理器与存储器失配的情况太不寻常。明明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智商并没有明显改变,那么人类早期的智力进化究竟是何契机?益智途径为何?这种过度进化真的是适应环境的需要吗?
所以嗬,“天”选之“人”,智力加持,多么有主角的自豪感,并被赋予丰富的感情,去尽情歌颂自己的存在。可叹呐,基因修改的魔盒已经打开,200万年历史的智人,送给46亿年高龄的地球,一朵昙花。生在昙花待放这个奇点的我们,是最幸运的观众吧。
(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被基因改造的人类岂不是还算人类。所以,悲春伤秋什么的,就算了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