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105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0500字

简要概括:本书是社会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作者以心理科学的视角切入各种不同性质的群体,从一场小型的到国家这样的顶级组织,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详实的描述了群体组织的特性、行为和集体、个体的心理状态。对了解群体的行为模式,行政管理,商业活动的组织策划,品牌形象设计、推广,等。。。生活各方各面都富有启发意义。人类自古就是群体协作生活的物种,因此将本书列为人生必读书籍。五星推荐

本书内容的提炼、概述

任何一种普遍的信念都是一种虚构的概念,它只有处在不会受到考验的条件下,才能够幸存下来。普遍的信念是文明中必不可少的支柱,它们会决定想法的走向。它们各自都具有可以激发的信念,产生责任感的能力。建立一种普遍的信念时,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难题,可一旦它站稳了脚跟,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战无不胜,即使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它,会觉得非常荒谬,但它总会进入最理性的头脑。没有任何事情要比普遍的信仰所具有的催眠作用这一事实更为典型,一旦一个新的教条在群体的思维里形成,它就会成为鼓舞人心的源泉,并且会演变成各种制度、艺术和存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它能够对人们施展绝对的控制。实干主义者力争要让这种普遍接受的信仰变为现实,立法者下定决心要将它付诸行动,哲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都致力于怎样才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展现它,除此以外、再无他想。

在群体的灵魂当中永远占据显著位置的并不是自由的需要,而是绝对的服从。领袖和煽风点火的人可以分为明显不同的两类。第一类包括那些充满活力和占有欲,但只一时拥有意志的人。他们通常的特征是傲慢、精力过剩,对将来有一点妄想狂的样子。他们总是充满好奇心,提出大量问题,张口就说:“为什么我们不…?”这些人富有勇气,有点无知者无畏的天真。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编织安全网。如果失败了,他们自己能够爬起来,掸去满身尘土,继续前进。在风险面前,他们能屹立不动,敢于做出冒险的决定。【他们拥有超强的行动力,但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缺乏长期的全面性规划或是崇高目标的指引,面对未来有些许迷茫,但决不是恐惧。】另一类人,就要比他们罕见得多,他们的意志力非常持久。首先提到的第一类人暴力、勇敢,他们尤其适用于领导突然决定的暴动、带领着群众赴汤蹈火、让新兵在一夜之间变成令人闻风丧胆的英雄。第二类领袖,即拥有非常持久的意志力的人,尽管并不那么光芒四射,却拥有深远的影响力。从这一类人中能够发现各种宗教和伟大事业的真正奠基人,比如圣保罗、哥伦布和德·雷赛布,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要么非常聪明,要么心胸狭隘,这些都不重要——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所拥有的持久的意志力,是一种极其稀有、力量极其强大的品质,它可以征服世间万物。一种强大的、具有持久性的意志力所具有的能力并不总能得到恰当的评价。但任何事都无法阻止它,无论是自然、诸神,还是人类。【书中所讲的“信仰”、“信念”也是对这种“意志力”的表述。有的地方则是用“影响力”,比如拿破仑的身上就具有这样神奇的影响力。杰克·韦尔奇的书中是用“”来表述这种意志力,即是招聘准则中的那个“P”。还有一些地方则是用“狂热”来表述。这是一种激励个人的同时还具有超强传染力和凝聚力的神奇力量。拥有这种意志力的人,他们就是那些有着坚定的信念要将梦想实现的人。现代成功学中的“领导力、说服力”则是在讲述这种“意志力”的运用技巧。】

人就像动物一样,都拥有一种非常自然的倾向,即模仿。模仿对于他来说是必然的,因为模仿从来都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事情。正是这种必然性让所谓的时尚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无论是意见、观念、文学作品甚至是衣着,有多少人拥有足够的勇气反对时尚?【引导着群体的不是论证而是榜样。】任何时期都有少数的几个人同其他人作对,并且被无意识的群众模仿,不过这些有个性的人不能太高调地反对大众认可的观念。倘若他们真要这样做的话,会使模仿他们变得过于困难,他们的影响也就没有被谈及的机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太过于超前于自己时代的人,一般不会对它产生影响。这是因为两者有着过于分明的界限。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欧洲人的文明拥有很多优点,他们对东方民族却只有无足轻重的影响,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历史与模仿的双重作用,从长远来看,能够让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的所有人都非常相似,甚至那些看上去注定要逃离这种双重影响的个人,例如哲学家、博学之士和文人,他们的思想和风格也散发着一种十分类似的气息,使他们所身处的时代立即就能被辨认出来。【倘若想要彻底了解一个人读什么类型的书,他有什么消遣的方式,他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跟他进行长时间的交谈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通过使用断言、不断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在环境的作用下获得了巨大的力量,这时它们就会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神奇威力,即所谓的名望。名望是所有权威的主要原因。无论神灵、国王还是美女,只要失去它就会丧失统治的能力。

各种各样的名望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别:一类是与生俱来的名望,另一类是个人的名望。与生俱来的名望是名字、财产和名誉作用的结果。它或许同个人的名望有所不同。与之正相反,个人的名望为一个人所特有,它可以和名誉、荣耀和财富共存,或是由此得到强化,但是在缺少它们的情况之下,它也完全能够存在。

后天获得的名望或是人为的名望更为普遍。仅仅了解一个人占据着某种地位、拥有一定的财富或等级等这些事实,就已经足够让他享有名望,即使他的个人价值有多么微不足道。一身戎装的士兵,身着长袍的法官,总会获得名望。帕斯卡尔非常正确地指出,长袍和假发是法官的必备品。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他的权威就会大打折扣。即使最狂放不羁的社会主义者,也会时不时地受到王子或世袭贵族的外貌的影响。得到这种头衔能使剥削商人变得极为简单。

在任何国家都能发现头衔、勋章和制服对大众的影响,甚至在独立意识得到最自由发展的地方,情况也是如此。在一本游记里就记述了英国赫赫有名的人物们所享有的名望:我在许多场合都看到,即便是最理智的英国人,也会因为与一个英国贵族沾亲带故或因为见到他而异常兴奋。如果他的财产能使其保持自己的身份,他事先就可断定他们会爱戴他;只要能与他认识并交往,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一切都交付给他。能够看得出来,当他出现时,他们高兴得脸红;如果他向他们讲话,难以抑制的快乐会令他们面红耳赤,眼睛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他们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对贵族的崇拜,就如西班牙人热爱舞蹈、德国人热爱音乐、法国人热爱革命一样。他们不是特别热爱骏马和莎士比亚,这些事物带给他们的骄傲不能算是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描写贵族的书十分畅销,所有地方都能够见到,就如同人手一本的《圣经》一样。

作者书中列举了众多例子,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群体的无知愚昧,盲目崇拜等现象,行为的野蛮、冲动、残暴。下面摘录其中几个例子:

第一例:我们是否知道一场战役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我对此深表怀疑。我们都知道谁是征服者,谁是被征服的人,仅此而已。德哈考特先生关于他所亲眼见证和亲身经历的索尔费里诺战役的一番话,可以被运用到所有的战役中——“将军们(当然,已被告知数百名目击证人的证词。)提出了他们的官方报告,军官依照顺序调整了这些文件,草拟了一份明确的叙述。参谋长提出反对意见,并在该叙述的基础之上重新编写了一次。这篇叙述被送到了元帅的手里,他大叫道:‘你完全搞错了’,然后,他用一个全新的版本替换掉了手头的叙述。在这个新的版本里,基本没有留下之前报告的内容。”德哈考特通过这一个事实,是想证明,即使是给人以最深刻印象,观察最细致的事件,也不可能确定它的真相。

第二例:影响群体的技巧几乎无需借助于逻辑规则,我对这种现象的第一次观察是在巴黎围困时期。一天,我看到一群愤怒的人把一个将军押到当时的政府驻地卢弗,因为他们怀疑他把修建防御工事的计划卖给了普鲁士人。一位政府官员,非常有名望的演说家,走出来向要求将军官立即处决的人们高谈阔论。我非常期待,那个演说家能够指出他们的指控的荒谬性,也就是说被指控的军官就是积极参与援建防御工事的人之一,而且那种计划在任何书店都可以买到。令我十分困惑–––(我当时非常年轻)–––的是,他讲的话与我所想完全不同,“正义总会得到伸张!”演说家慷慨激昂地说道,他朝犯人走去,“正义铁面无私。让护国政府来检验你们的调查结果吧!我们会继续把他监禁起来。”愤怒被这种让步安抚了下来,人群散去。十五分钟之后将军就回到了家里。(如果演说家用充满逻辑性的论证去指出其中的荒谬错误,那他就等于是在点燃那群人的怒火,他也肯定会被他们大卸八块。然而,我的年轻令我认为出现这种论证是非常能够让人信服的。)

第三例:圣巴托罗缪惨案的文献资料所做的叙述。我们并不知道到底是谁下了屠杀罪犯、空出监狱的命令。或许会是丹东或其他什么人,这都不重要。对于我们来说最关心的事实是,被指控犯下谋杀罪的群体受到了强烈的暗示。这个谋杀群体杀了大约300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异质性群体。这个群体除了有极少数的职业恶棍之外,主要是店主和各行各业的技工:靴匠、锁匠、理发师、泥瓦匠、店员、邮差等。在别人的暗示下,他们就好比之前提到的那个厨子一样,坚信自己是在完成一项爱国主义任务。他们涌进了一间双开门的办公室,同时担任法官和执行者,但是他们从来都不会把他们自己看作罪犯。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身任务的重要性,开始搭建审判台,与这一行为相关联的是,他们立刻表现出群体的坦率和幼稚的正义感。考虑到被指控的人非常多,他们一致决定把贵族、僧侣、官员和王室仆役统统都处死,没必要一一去审判他们的案件——这就是说,在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人士的眼里,对于所有人而言,单凭职业就能够辨别出他们是否犯下了罪行。

第四例:在阿巴耶,当一个囚犯被(临时法庭)宣告无罪释放后,包括守卫和刽子手在内的所有人都快乐地拥抱他,对他致以热烈的掌声”,然后就开始了大屠杀。在这个过程中,欢乐的状态从未间断。人们在尸体旁边又跳又唱,凳子全都被安排成了“女士专用”,以让她们高兴地目睹贵族被处死。而且,这种表演一直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正义氛围。一个阿巴耶的刽子手曾经抱怨道,为了让女士们看得清楚,把她们安排得太近了,在场只有极少数的人享受了杀掉贵族带来的。于是人们决定让被行刑的人缓慢地从两排刽子手之间经过,让行刑者用刀背砍他,借此延长他遭受痛苦的时间。在福斯监狱,被行刑的人会被扒得一点也不剩,在半个小时内施以“凌迟”,当所有的观众都心满意足地观看了这个过程后,再用刀切开他们的内脏,了结他们的性命。刽子手自身也会有顾虑,会呈现出我们之前指出的存在于群体中的道德意识。他们拒绝拿走被行刑的人的钱财和珠宝,把这些东西全都放在会议桌上。群体头脑特有的幼稚的推理方式,经常能够从他们的行为之中找到。因此,在屠杀了1200到1500个种族的敌人之后,有人提议说,那些关押着老年人、乞丐和流浪汉的监狱实际上是在养着一群毫无利用价值的人,所以还不如将他们统统杀掉,他的意见很快就被接受。囚犯们无一例外地被处死了,其中包括50个年龄从12岁到17岁不等的小孩子,他们或许已经成了人民的敌人,于是全部被除掉了。当一周的工作结束时,所有的行动都会画上一个句号,那些刽子手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他们会坚信自己为国家效了力,于是动身前往政府要求得到奖赏。最热情的人还要求被授予奖章。

阅读的联想

书中第40页描述的:「人们在智力上有很大差异,但在直觉、情感和感受上却是非常近似的。在属于情感范畴的每一件事上——宗教、政治、道德、爱心以及同情心等,最出众的人也没比普通人高明多少。」。这里的论述很明显就是说人的智商有差异,情商则几无差别。那么人的差异就是由智商的差距所导致,当然也包括行为举止、待人处事,也就是说智商决定情商。哲学家斯宾诺莎也是认为智商决定情商,他的名言就说:“心灵所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的范围有多大,它就能在多大的范围之内,产生强大的力量去控制,从而不为它们去受苦。”也就是说,只有理解才不会受苦。现代的学说则是认为,情商与智商并不是这样的关系,两者间的关系不是特别大,人的情商也同样会有差异。一个人的情商虽然有先天遗传因素,但是后天的成长环境条件对情商的影响更为重要。而且情商在生活中比智商更加重要,比如一个智商很高、情商低的人,生活中可能就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技术很强,但是很木讷,不善于交际,甚至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得罪人。所以时常会遭人排挤,他们要取得成就也比较艰难。一个智商普通、情商很高的人,他的交际能力非常出色,人际关系也很好,他们的专业能力一般,但是,他们善于说服人,能够把顶尖的人才汇集到一起,所以,他们取得的成就往往会更高。

我倒是认为两者相互相成。

情商高的人智商也不会低。

情商低的人智商也不会高。

智商高的人情商也不会低。

智商低的人情商也不会高。

情商高的人智商也高。无知者无明,无智者愚昧。无明愚昧的人情商会高吗?无明的人就是一厢情愿,认为世界就是如他所想,盲目妄为。愚昧的人就是不知所谓,浑浑噩噩,如拉线木偶一般任人牵扯,还全然不知。你不妨仔细想想,你生活中所碰到的那些情商高的人,他们那一个不是一开口就能口若悬河般连绵不绝,而且逻辑慎密,还句句都说到人心的坑里去。你说这样的人智商不高吗?没有广博的见识,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吗?没有些许哲学功底的人,能够逻辑慎密吗?没有对心理学的研究,能够把话说到人心坑里去吗?能够将这么多知识熟悉撑握,运用自如的人智商会低吗?再回想一下,你每一次的灵感激发,奇思妙想如泉涌,头脑思维每一次高效运作产生出的意想不到的奇妙想法,对事物的透彻理解和逻辑性完整的精神体验。是不是都发生在得到充分认可肯定或是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就之后的某个时间里;又或是充满阳光自信,感觉无比的强大与拥有无限希望和心情舒爽愉悦自在的时候。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讲述了,人的思想遵循快乐原则。也就是说,心情越是愉悦舒爽,头脑就会越是清醒高效的运作,情商高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智商)。

情商低的人智商也不会太高。易怒是情商低的人所具有的最显著特征。易怒也是对人类伤害最为严重的一个弱点,我想谁都不会想要和一个随时会发怒的人交往吧!他的亲朋好友受不了他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人发怒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暴力、冲突对抗、打击报复,这时头脑的所思所想往往全都是如何被激怒或是被羞辱的相关事情的过程,这样反复,头脑里就只剩一个念头,就是实行报复,这就完全是在把思想往死胡同里赶了。你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真正发怒的时候有多智慧?肯定是除了满脑子的对抗、打击、毁灭,没有其它任何东西,这不就是在钻牛角尖吗?还有一点,现代的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发怒时,人的大脑会失去其灵活性,思想也会变得呆滞。这时再想一想,一个急躁,时常发怒的人,智商能够高到哪里去?哲学家罗素就这样说过:“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对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易发怒说到底还是对事物的理解不够透彻,本质上还是智商不够高。

智商高的人情商也不低。古代著名戏剧作家《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说过这样一句话:智极成圣、情极成佛。这句话确实耐人寻味。我们千万别简单的把情商高理解为善于交际,乐观。情商高更是一种超脱,一份内心的安宁。没有了那份安宁,惶惶不安的高什么高吗?血压高吗?那可就危险了!而所谓的乐观呢!想起了以前老人们教导孩子的这样两句话,很形象的说明了乐观与悲观。以前老人总是训戒孩子们要注意:如果凡事总是想着那些衰的地方,总是想着自己的委屈、苦难,想着各种艰难,这样的生活无疑就是等于在找罪受!!这就是在讲述悲观思想吧?老人们同时又教导孩子们说:凡事要多往好处去想,天无绝人之路,心中要时常记念着人的好,这样生活就会顺顺利利的。这就是在讲述乐观精神吧?精神分析有一个方法叫做“移情”,意思就是说当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就要把它联想到开心的事情上去。比如你的上司或老板正在训骂你,这时你可以想象成是你的工作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你正在会议室滔滔不绝的为他们讲述所取得的成果及效益。或是他们正在诚恳的请求你的帮助。全情的投入,用想象的这个场景去替换当下现实挨骂在头脑中的场景。这个时候,我想你的目光,你的表情一定是非常的诚恳。你的上司或老板肯定也骂不下去了。哈哈哈。智商高的人他们的理解能力都很透彻,对真理、真知的感悟能力也更强大,也时常会有很多新奇妙想法。然而,真理、真知、新奇妙想法,对于未曾悟达的人来说,他们不知所谓,往往都认为只是一些啰嗦的废话而已!而对于那些悟达的人来说,他们在悟达的那一刻就已经超越了,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那也就是一些过气的知识、智慧而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在求索智慧的道路上,人是孤独的!于是叔本华才说出了那句令很多人都费解的话:“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佛家则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有时候或许还真不是他们的智商、情商高不高的问题,而是他们的世界你不懂!!

智商低的人情商也不高。正如上面所说的:无知者无明,无智者愚昧。无明愚昧的人情商会高吗?愚昧的人就是不知所谓,浑浑噩噩,混沌迷茫,心中无真宰,为人无立场,如拉线木偶一般任人牵扯,还全然不知。遭人利用又不得利益,日久劳累,难免积怨,心中有怨气就易发怒。易怒就如上文所述的,是对人类伤害最为严重的一个弱点。越是发怒就越是沉沦,最终陷于恶性循环之中。无明之人就是一厢情愿,他们总是认为世界就是如他们所想一般,然后盲目妄为。常言道,祸莫大于无明,知止不殆。木心先生就说过:“禅宗的顿悟智慧还得要有渐悟的功夫作为基础才行。”《西游记》里也明摆着这么一个好启示,届时观音菩萨选唐僧取经,唐僧已是修满《小乘佛法》自身已然超脱。如若自身都不能超脱,又怎么可能修成那可渡一切众生的《大乘佛法》。其实,取经一路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是成佛的修炼,成佛之时即得真经,悟达成佛嘛是不是?(悟达通透,即超脱万事万物的束缚,对万事万物自然就有自己的一个完整的理解。尼采的权力意志所说的重估一切价值,也是这个理,知道了世界的运作规律,实现了超越,对一切有了全新的理解,肯定自然的也要对一切重新进行估值。这种悟达亦同是现代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这个能力。)是成佛即得真经,而不是取得真经之后修炼成佛。这前后顺序,相互关系搞清楚了,也就通透啦,自然就不会无明了,也就不再迷茫了。所以,凡事都是循序渐进,没有一步登天。直接上去的结果也必然是直接就掉下来。

本书的总结和感想

人类自古就是群体协作生活的物种,这种生活的历史至少有数百万年之久吧?作者古斯塔夫•勒庞从心理学的视角切入各种不同性质的群体进行深度分析研究。为我们详实的描述了各种群体组织的特征,以及群体组织的行为模式和个体的心理状态。本书出版发行于一百多年前,时至今日,在全世界范围仍有着深远广泛的影响,其所描述的群体现象启示着一代又一代人。也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好评与推荐,其中就包括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法国的戴高乐总统、英国的丘吉尔首相等等。。。诸多的名人、领袖。弗洛伊德更是将本书奉为经典,他这样说:“古斯塔夫•勒庞所著的《乌合之众》,就是当之无愧的名著经典。”

人类所能支配的所有力量当中,信仰的力量是最强大的。福音书上说,信仰具备移动山峦的力量。当一个人崇拜一个神的时候,他还算不上是真正信仰的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大脑中所有的资源、所有自愿的服从行为、发自肺腑的想象与热情,全部都奉献给某项事业或者某个组织、某个人,并将其作为自己全部思想和行动的目标和标准时,才能说他是一个虔诚的人。赋予一个人信仰,等于让他的力量增加了十倍。它会在灵魂当中唤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激励着他们去实现所有的梦想。

赋予人们希望和信仰,不然他们将无法生存下去。精神信仰就这样如针线般将一众单独个体串连在了一起,组成了群体。因为数目上的强大会让它认为自己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因此不可能的概念在群体中的个人的思想里也就随之消失了。因为群体就是依靠精神信仰组织起来的,所以在群体当中,集体的信仰高于个体是个天然性原则,个体的情感、想法都自然的服从于群体,个体的有意识个性在群体中也就消失了,完全成为了群体的奴隶。个人一旦成为了一个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商水平就会立刻大幅度下降。即使他们都是非常有学识的人,在他们的特长之外,一样会呈现出群体的特征。所以说,在群体中累积起来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理性不会对群体产生任何影响,群体只受无意识感情的影响。所有令人激动的外界因素都对群体起支配作用,并且它的反应会不断发生变化。群体变成为因素的奴隶。而且极端易变,群体可以在一段时间里从最残忍的残暴转变为最极端的慷慨和英雄主义。打动群体心灵的是神话传说里的英雄,而非真实英雄。没有任何事例能更好地展现传统对群体思维的威力。最令人敬畏的偶像并不居住在庙堂之上,也不是宫殿里那些最残暴的君主,几乎是在一瞬间,他们就会被击垮。群体完全缺乏批判精神,思维紊乱,所以,它们无法感知到矛盾的存在。群体的信念拥有盲目的服从性,受到群体赞扬的英雄就是群体当中名副其实的神。拿破仑就当了15年这样的神,他在国会上这样说:“我通过革新天主教,终止了旺代战争;通过成为一名,在埃及站稳了脚跟;通过成为一名信奉教皇至上的人,赢得了意大利神父的信任,倘若我可以去统治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我也会重新修建所罗门的神殿。”

群体在需要任何事物之前,首先需要一个“神”。失去信仰的群体很快就会退化成为原始群体即是乌合之众,这种群体的智慧是愚蠢的。即便是高级别的有组织群体,其智慧的行为也都是由少数有极高智慧的个体所制定出来的,并非是集体智慧的结果。群体中个人的想法、感情会改变,个性会消失,在群体里,累积起来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这样说过:哪怕一百个愚笨的人聚集在一起,也无法产生出一个智慧的人。我们中国有句谚语则是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两者意思正好相反。究竟哪个才是真相?这里就留下这个思考题供各位看官娱乐一下。)群体的力量具有纯粹的破坏性,而且总是被无意识的因素所控制。(所有令人激动的外界因素都对群体起支配作用。)创造并且引领文明的历来是为数不多的达官贵族。【这听起来确实是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以前的社会制度,和有限资源的限制,造成了只有达官显贵才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还有达官显贵大多都不受物质的束缚,也就是今天说的已实现财务自由,每一种超脱都会使人得到提升,关乎生存的物质超脱更是如此。(巴非特和查理·芒格就说过,他们将来的接班人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很显然他们都非常注重这种超脱的智慧。)这就是古时的普遍现象。当然,特例依然存在,但毕竟只是个例。】现代社会的教育有了很好的普及,所以,这种达官显贵引领文明的现象自然也就成为了历史。

每一种文明都是少数几个基本观念的产物。无论给群体提供什么观念,它们都只在具有非常绝对、坚定、简单的形式时,才能施展有效的影响力。因此,它们出现在形象的假象之下,只有以这种形式,才能被群众所接受。群体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产生并且被人们注意的方式。打动群体心灵的并不是真实的英雄,而是神话传说里的英雄。如果对它们进行浓缩,它们就会产生一种充斥思维的、令人感到惊异的形象。成为撩拨群众神经的强力源。要打动一个群体,必须大量运用狂暴的主张。要夸大、肯定、不断的重复,绝不用说理的方法证明任何事情。拿破仑就曾经说过,只有一个修辞法极为重要,那就是重复。被断言肯定的事情,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重复,最终才会在头脑中稳定下来。只要了解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等于是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这里启示了形象的运用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激发群众的热情、欲望和行动的方法与技巧。在商业活动中,商标LOGO,形象代言(名星或卡通等。。。),广告语(去征服,所有不服),产品功能(怕上火喝王老吉),外观(红罐凉茶王老吉),包装(丹麦蓝罐曲奇),甚至是一个颜色(可口可乐的红色),等等。。。各方各面全都可以塑造成为标志性的形象,消费者的想象力,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影响力。

提到影响力,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所讲述的影响力六大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还有其所描述人们的种种“不知觉的”愚蠢行为!!比如,接受了朋友的一次聚会的招待,“不知觉的”就从朋友那购买了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对容貌形象较好,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人,总是会“不知觉的”赋予他们更多的美德,像善良啊、有爱心啊、智慧啊、好人啊,等等。。。对于容貌形象较丑,不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人,则是自然而然的为他们贴上各种不良标签,比如倒霉蛋、愚蠢、阴谋家、不是好人,等等。。。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会轻易的被一些不相干的人诱导做出承诺,并且“不知觉的”全力去将它实现。对于稀缺性的诱惑,甚至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社会认同、多元无知现象,权威的盲目崇拜,则同本书所述的群体原理相一致,但本书对群体的讲述更为深刻全面。

心理学,它就是一门阐释人类行为最本质现象的现代科学。它敲开了心灵的大门,带人走进灵魂的深处,认识最本真的自己,发现最大可能的自己。它帮助人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它在激发人类潜能,引导人们走出心理困境,阐释人类行为本质,等方面所蕴藏的价值难以估量。它对促进商业的发展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每个商务人士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对家庭伦常,职场社交,等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有着深度的解述与启示。可以毫不掩饰的说,不管你是什么人,处于什么地位,从事什么职业,正在经历着什么,对心理学这门科学的理解,将会对你有积极的帮助。心理学,人生必须去了解的一个课题。

2018—01—27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20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