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读后感1000字
基辛格作为地道中国通,对中国地缘政治文化历史的解读,对深度参与中美邦交正常化那段历史的复现,和中美未来关系的展望,值得一读。中国对入侵者的反向文化和政治同化,和周边弱小国家的持续千年的朝贡体系,跟美国的人权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优越感和强行输出不一样。东北日俄战争是疲弱清政府以夷制夷战略的无赖之举;52年抗美援朝的不安全感源于对日本历来以朝鲜为跳板对中国的安全威胁,苏联口头空中力量支援承诺后来做了缩头乌龟只提供武器协助导致的中美直接对抗;72年中美联手反制苏联的霸权,通过泰国联手武器支援柬埔寨红色高棉对抗越南寻求印度支那霸权的野心(美国的价值观理想主义让位地缘政治现实主义,跟18年阿拉伯记者事件不了了之一样。美国的理想主义,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一战二战发生在多数民主国家之间,所以纠结中国是不是民主国家意义不大,中国的高层倾向于定义国家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经济活力和民众获得感提升带来的稳定高于一切);翻译一个跟四人帮走得近,一个是毛的孙侄女;周73年因为主导对美关系正常化被斗倒;因为里根跟台湾打得火热、89事件美国制裁后关系转淡又转向苏联示好,妥妥的三国合纵连横格局;邓小平的不出头24字指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毛泽东把中国定位为第三世界国家,19年回看依然这么犀利;即使是伟大的改革开放,也经历了恶性通胀和89事件,胡耀邦赵紫阳淡去的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反复,90年邓主导的老一辈退出到老干部群,93年的南巡邓小平喊话改革开放要继续深入下去;中美关系也经历了99年的大使馆轰炸和2001年的撞机事件,2003年台湾的作为独立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公投等诸多风波,有人类比中美是否会像当年德国统一崛起导致跟英国的直接冲突,对称的核打击能力和多级势力均衡或许能避免全面的军事冲突。历史永远是动态的,阶段性均衡和失衡都是常态,保守派既得利益和改革派的冲突一直存在,即使是帝王主宰国家命运的封建王朝,冲突也是背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的显性化,皇帝某种程度上也是特定群体代言人。年轻时读历史偏好简单批判,好奇为什么要走那么多弯路,过了而立之年,读历史更容易设身处地站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理解历史的不可预测性和必然性,给你那个位置多数情况下你也不会有更好的选择。复盘这些历史,可能远比当前的贸易战来得严重,台湾、南海问题,未来或许有局部冲突,但是作为时代裹挟的个人或企业,除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