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16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600字

不推荐买,因为其观点陈旧,逻辑有误

文章刚开始

其实还好的,可以接受他的观点,eg

1.

这些普遍的性格特征,受着我们的无意识因素的支配,一个种族中的大多数普通人在同等程度上具备这些性格。我认为,正是这些特征,变成了群体中的共同属性。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2.原因:

1.不用承担责任,让你无需压抑本能
2.群体有催眠性,成片传染,让你做出违背本性的事
比如说,我们要爱国我们要为之献出生命这句话,有时候就是在集体中发出巨大威力。
可是有没有想过,爱国爱的又是哪个国?土地or家人朋友or文化?可是他们随时可以易主或者搬迁啊。
土地今天属于这个国,明天可能是另一个国。家人朋友和文化更可以移民。
所以爱的是什么?还是国吗?
为之奉献生命,值吗?
只要自己过得好,出自己的义务,享受集体的保护是不是就够了?而不需要把自己的牺牲扩大到死亡,因为你完全可以换下家。
那样地话,世界会不会和平点?国家的权利会不会也不会那么高,民的地位也可以上升些?
所以要防止集体的
3.易受暗示,这是传染的结果

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

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与他的天性极为对立的倾向,如果不是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很少具备这样的能力

3.传销组织说着话,你本来不信,因为显而易见。可是在群体里待久了,你会信,难以保持清醒所以宗教等的成立的确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如果从政治角度考虑,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

心理群体中的个人也处在这种状态之中,他不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他就像受到催眠的人一样,一些能力遭到了破坏,同时另一些能力却有可能得到极大的强化。在某种暗示的影响下,他会因为难以抗拒的冲动而采取某种行动。群体中的这种冲动,比被催眠者的冲动更难以抗拒,这是因为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人有着同样的作用,相互影响使其力量大增。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那种暗示的个人寥寥无几,因此根本无法逆流而动。

但是本书讲女性类比与低级进化

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

但是本书一段话可以出现两个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一:

法国教育普及了,使得法国受教育得人数增加,在不知道受教育和未受教育的人数比例时,怎么能通过犯人中受教育比例>未受教育,就得出教育可能会增加犯罪?

举个反例,法国共5000人,4000受教育,1000人未受教育,如果3000个受教育犯人和1000个文盲犯人,受教育得犯罪率四分之三<文盲犯罪率百分之百,不是证明了 受教育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吗???跟作者观点不就相反了??

逻辑错误二:50年内,受教育比例提升,单位犯罪率也提升,不能推出受教育导致犯罪率的提升,这个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要证明是对的,请控制变量!

作者提出的两个论据的逻辑链都错了,所以不能证明\犯罪随着教育-至少某个教育-的普及而增加\!!

他们告诉我们:犯罪随着教育——至少是某种教育——的普及而增加,社会的一些最坏的敌人,也是在学校获奖者名单上有案可查的人。一位杰出的官员,阿道夫·吉约先生,在最近一本著作里指出,目前受过教育的罪犯和文盲罪犯是3000∶1000,在50年的时间里,人口中的犯罪比例从每10万居民227人上升到了552人,即增长了133%。他也像他的同事一样注意到,年轻人犯罪增长得尤其多,而尽人皆知的是,法国为了他们,已经用免费义务制教育取代了交费制。

这本书我虽然买了,但也不再看了,没必要逼自己看 跟自己三观不同、逻辑似乎有点不清的作者写的书。[再见]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29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