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读后感1100字
拜读吕不韦《吕氏春秋》,读完,想写一点书评,以表自己对这本书的欢喜: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吕不韦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不韦强调遵循自然之道,从自然之道中寻找治理之道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吕氏春秋》大量吸收道家虚静无为之说,并把它运用于为君之道的政治理念中,以道家学术贯穿全书。
《吕氏春秋》吸收了儒家的仁义学说,赞同儒家的孝悌之道。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 全统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 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吕览》即《吕氏春秋》。
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不韦 《吕氏春秋》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