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了凡四训(典藏本)》读后感_1000字

《了凡四训(典藏本)》读后感1000字

《了凡四训》诠释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事迹,作者列举诸多示例,本意是教人积德行善,诚心改过,小至身体力行善举,大至心怀天下苍生。初次阅读时或有感于“立命,积善,改过,谦德”的论述,“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论调也颇有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韵味,然近来再读,感受不尽相同,特记录如下,以待更正。

作者对于善恶有着自身的理解与认知,例如:从出发点而言,善念讲求行为发自内心,就行为而言,应从有益他人的方式行善,从结果来看,善举最终不得损人利己……本书能成为众人传诵的作品,自有其意义,然无论是讲述个人经历,还是援引他人故事时,若试图以善恶之举作为结果导向,此类说教难免无法让人信服,初闻或深以为然,想来并非尽然如此,除对善言过其实外,倒是不乏引人思考之处。

有关善恶的诘问素来是恒久不变的话题,也因此成为许多故事争议的焦点——“善意与恶意,我们究竟该站在哪一边?又该如何去区分判断?”,本书似乎划清了善与恶的界限,甚至列举了诸多可为及不可为之事。然而细细品味,我们或许会发现这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谁也无法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就像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道德焦虑,善与恶之间有着巨大的跨度,对于我们而言艰难的向来不是选择,而是努力维持内心与行动的统一,或者说是在问心无愧的坐标上寻求自洽的平衡点,继而坚定地活下去。

作者想要实现的境界或许是众人皆能自行改过,多为善举,远离恶果,类似于一种自我和解的彻悟,然而不问缘由地阐述事理,总感觉低估了世事的复杂,高估了向善的可能。想来恐怕只有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传奇故事才会有顿悟的奇效,例如《天龙八部》中扫地僧的机缘点化,“天下罪业皆归于我”,佯杀慕蓉博与萧远山,又让两人互相医治内伤,历经生死方才放下往日恩怨,仇恨尽归尘土。可惜这样的场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呈现,所谓善恶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评价,而在某些时候也可延伸至对来世的寄托,诸如善恶终有报,何尝不是一种说辞。

近来仍如同写下《是也善哉,非也善哉》时的感受,概述恐怕无法适用于每一件事,就如同各人的悲喜性情不尽相通,想当然地定论自是有所偏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对一言一行的价值认知,若能推己及人时,无外乎同种方式,可谓善哉善哉。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37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