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我也是慕名而来的读者,看完后,真的是拍手叫绝。而在残忍怪诞的案情,错综复杂的证词中我又认识了一位形象鲜明的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案件:侦探波洛乘坐东方快车前往伦敦,在途中列车因遭遇大雪不得不停留片刻。午夜过后,一位叫雷切特的美国人死在车厢中,身中12刀,而车厢却是反锁的。于是,波洛就此展开调查。在询问了车厢的所有成员之后,发现了死者原来是当年一起绑架案的主谋,一个死有余辜、万恶的绑匪。而12个嫌疑犯证词相互佐证,似乎具有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整件事就是个设计巧妙的拼图玩具,每发现一片新的线索,案子就困难一分。”
只是……再精密的机器,也有齿轮被卡住的时候,再完美的犯罪,也一定会有漏洞,而为我们打开新视野的正是那位其貌不扬的侦探波罗。不剧透真相,只能说这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新思路。
小说的叙事方式和篇章结构很巧妙,案情、证词和结论都井然有序,独立成章,直接引用的人物话语和人物间的意识想法描写更是引人入胜。核心人物是波洛,而读者就像是列车董事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医生,都是辅助者,身临其境,仿佛真的跟着侦探在现场探案一般。
再说说侦探,对于赫尔克里•波洛,一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看完这部小说,真的觉得这个角色很有趣,他其貌不扬却洞察入微,能从嫌疑犯简单的言语和零星的动作中发现漏洞。和福尔摩斯一样,他个性自傲,拒绝高酬回报的委托只办自己有兴趣的案件;和福尔摩斯又不一样,他没有那么高冷,反倒有种接地气的亲和力,给人一种有血有肉的感觉,这一点在真相大白之际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品的主题依旧令人矛盾,法网之外的罪犯如何处置?对于那些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惩治“漏网之鱼”的人是否应该从轻发落?作为法律的代言人,我想波洛内心也是矛盾的,在他作出充满人性的最终决定的那一瞬间,我便喜欢上了这位将强烈正义感化为浓浓柔情的侦探。所以,于我也是一样,作为一位血气方刚的“法盲”,从内心出发,无论是现实还是小说,我都希望他们能被从轻发落。
语录摘抄:
不可能的事是不会发生的,所以,无论表面如何,这不可能的一定是可能的。
如果你用真相和说谎的人对质,通常他会承认的——往往出乎意料。只要猜对了,就能产生作用。”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