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2200字
淌在孤寂里的歌谣
——重读《呼兰河传》
不知从何时起,孤寂成了现代人生活里一个常见的词。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内心孤独、寂寞,于是对于陪伴和温暖的有了更深沉的期许。此时,如若有个人出现,或者有一丝温暖的火焰,我们甚至无法考虑清楚便做出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萧红,那个一生颠沛流离,一生渴望被爱的女子;那个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被世人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子。在她短暂生命里,将她自己所有的孤寂注入那些灵动隽永的文字里,缓缓流淌。
萧红的一生是孤寂的。
萧红的文字也是孤寂的。
多年前读过《呼兰河传》,那时还年轻,只留下个轻轻浅浅的影子。多年以后,重读《呼兰河传》,好似走向一条曲曲折折的岁月河流,跟随那些文字,重温一段哀婉乡愁。
《呼兰河传》是一九四零年十二月,萧红逝世的前一年写成的最后著作。《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亦是现代文学“最美的收获”之一。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像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坊里的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是《呼兰河传》的尾声,我们不可想象萧红是以怎样的心境,为她孤寂的童年,为她孤寂的故乡,为那些在她生命里曾孤寂存活的人落下最后一笔,但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们可以想得见,萧红拖着病体,拿起那一支不离不弃的笔,回忆这孤寂的一切的时候,心境该是怎样的孤独寂寞。
萧红的很多作品,像是一部部自传,她总是以清冷独立的笔触叙述写自己的故事。透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年少的她逃婚离家,备尝饥饿寒冷、人情冷暖,一生渴望被爱,辗转选择,却未遇良人,也未能得到丝毫慰藉。这让她屡屡怀着一种忧虑的心境,以致她经常感受着深入骨子里的孤寂。在《呼兰河传》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她这种最深沉的孤独和寂寞。
好在她是一个写作者,她可以用手中的笔恣意地表达,描绘那些孤寂的心灵,民族的苦难,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有人说,萧红拥有两套笔墨,两种才情。她关心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生死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鲁迅曾评价其为北方人民对于生的渴望,对于死的挣扎最真实的写照。同时,她又专注自身的孤独与寂寞,对爱和温暖的追求与向往,这就像是写作《呼兰河传》。
文字具有自我疗伤的功能,萧红在经历了颠沛流离,情感纠葛,孤寂无助之后,对人生的悲苦或许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而逝去的祖父和回不去的故乡,却成了她永远的痛。这痛隐在内心深处,让她更孤单,更寂寞。
或许,就是这无法抹去的伤痛,促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所以,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矛盾复杂的情感。那个慈祥而犹有童心的老祖父;那个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那个刻板单调呼兰河小城,那群麻木善良的呼兰河的人们……萧红以含泪的微笑,既爱又恨地回忆着这一切。
在我们今天看来,《呼兰河传》或许像萧红的一部自传,但细细读来,却又觉得它并非是一部自传。呼兰河城更像那个年代里“老中国”的一个代表,呼兰河的人们也是那个时代里我们最普通民众的一个代表,《呼兰河传》里的善、恶、美、丑,映射出那个零落纷扰的时代的本色,萧红则以清冷理智的笔触将它原原本本地出来。表达出来。
当然,这种表达不单单是对国民固疾的批判,也不单单是对逝去美好的哀念,更多的应该是爱和希望。因为爱的深沉,才能将最真实地丑恶坦露出来;因为充满希望,才憧憬中国跃变为真正尊重人的尊严、充满理性、健康向上的社会。
茅盾先生曾评价《呼兰河传》是“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的确,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也许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部小说。”
《呼兰河传》共分七章,每章都可单独成篇,但合在一起,又相契无间,缺一不可。在风格上,《呼兰河传》似乎与传统小说并不相同。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没有中心任务,故事情节零散。在写法上,《呼兰河传》的语言更像是散文,诗歌的表达。但正是因为这么的“不相同”,让这部小说显得更加诱人。
对于环境诗意的描写也是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小说开篇一段尤为精彩。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朴拙诗意语言,经她“点染”几笔,便将呼兰河城寒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来,甚至让人毫不自知却已深深陷入这伤感哀沉的基调里。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呼兰河传》才让人沉迷,让人不可抗拒。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