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证人》读后感900字
沉默的证人 是第二部看完的阿加莎的作品。第一部是最近上映的阿加莎的 东方列车谋杀案。总的来说,跟以前看完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相比,阿加莎的侦探风格是通过言语中的蛛丝马迹挖掘人物内心活动来突破的,没有多余的证物,就能让凶手浮出水面,这种与众不同的探案方式还蛮合我口味的。
也是,好的说话技巧往往能够慢慢击破人的心里防线,让自己成为其意见的牵引。虽然利弊共存,但这样的感染力让我这种笨嘴拙舌之人很是佩服,希望自己也能说出一些颇有感染力的话来,但操练了很久总不满意。说话之道,得益于先天的嘴唇之巧和后天的情商提升。历经沧桑,和有故事的人,酌一口小酒,不用开口就满怀期待,待闭眼微张,鼻翼翕乎,道一道那人那事,便引人入胜。
会说话的人能认清自己的身份,说该说的话;能明白对方的意图,说想听的话;能分清所在的场合,说合宜的话;有博古通今的智慧,说建设的话。之前,看过金鹰节上,何炅汪涵撒贝宁和华少的即兴演讲,且不论好坏,他们在各自的主持领域确实是举重若轻,独领。若在一起相比,语言组织,控场协调,临场应变这些因素综合下,在我心里何老师是最强大。何老师的情商之高,面面俱到,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就像绵绵细雨一样滴入观众的心田,甘甜清新。
回过头来,波洛的言辞是一种牵引性的,加以缜密的逻辑,他把只言片语串联成一气呼成的现场事件。他窥探证人的心理,他们不安,疑惑,矛盾,抑或是遮掩,在抽丝剥茧的问题面前,必须要自圆其说。倘若波洛不能在谈话的初始就建立了亲近的关系,谁愿意回答那些百转千回的问题呢?亲和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奠基石。对方必须要有更进一步交流的倾向,才能完成深层次交流的目标。
注定做不了一个能说会说的人,不如就看点逻辑分析吧,A.T.的镜像看出来了,虽然有阿拉贝拉一说,但毕竟贝拉最后死了,也没有更多的文字去确定她一定就是自杀;却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她对丈夫的听任和服从。如此“沉默”的贝拉也无法给自己翻案。我的嫌疑人是贝拉的丈夫,因为不管是作案动机,还是知识能力,他都很符合。这案子破的有点牵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523.html